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271章 既生瑜,何生亮

第271章 既生瑜,何生亮

前部大都督。”<br><br>“经过激烈水战,孙权军终于攻陷夏口,杀死了黄祖。”<br><br>武则天:孙策死后,周瑜带兵赴丧的真正意图恐怕不简单。<br><br>孙策在临死前给孙权留下了的遗言,言明托孤之臣只有张昭,从来没有托孤于周瑜。<br><br>而当时周瑜正领军镇守巴丘,孙策生前和周瑜关系很好,但在自己死去的时候却没有托孤于周瑜。<br><br>周瑜听说孙策死后,自己却先坐不住了,便领军前往东吴奔丧,一下子进入了权力的核心。<br><br>而这段历史疑案的疑点就在这里,史书上清清楚楚的记着周瑜来东吴给孙策奔丧是带着兵马来的,这也成为整个三国历史上的奇闻。<br><br>如果周瑜只是单纯的来奔丧的话,根本不可能带兵前往。<br><br>而周瑜带兵赴丧这件事直接产生的结果,就是周瑜从一个镇守边疆的外人一下子进入了江东权力的中心。<br><br>要知道孙策托孤的重臣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张昭。<br><br>而周瑜率兵奔丧的结果,就是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进入东吴的权力中心。<br><br>所以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猜测周瑜带兵赴丧的目的很可能是一场政治投机。<br><br>至于其中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她觉得有两种可能。<br><br>第一种可能,周瑜是为了夺权。<br><br>作为最早跟随孙策起兵的元戎老臣,眼看孙策死后自己却被排挤出了核心圈子。<br><br>不免心有不甘,而周瑜手上唯一的底牌就是镇守边疆的兵马。<br><br>所以周瑜索性决定搏上一搏,领兵奔丧。<br><br>在孙策死后的江东政治团体中狠狠秀了一把肌肉,压迫张昭等人不得不承认其地位。<br><br>第二种可能,孙权密令周瑜领兵前来。<br><br>孙策托孤时以张昭为核心,可以说当时整个江东的势力都被张昭一人所掌控。<br><br>这让刚刚即位而又年轻的孙权心有不安,担心自己被张昭架空。<br><br>所以秘密给周瑜发了一道命令,让周瑜领兵前来,防止张昭架空自己把持江东,让二人相互制衡。<br><br>虽然历史的疑案难以分辨事情的真相,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周瑜带兵赴丧绝不可能只是为了给孙策奔丧去的。<br><br>至于到底是周瑜自己进行的政治投机,还是孙权采取的制衡之策,现在看来也只能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br><br>不管真相是怎么样的,也正是因为周瑜进入了权力核心,才有赤壁之战周瑜率军迎战曹操的机会。<br><br>那么到底真想如何,也许就不那么的重要了。<br><br>“208年,曹操大军南下,兵锋直指江东。”<br><br>“九月,孙权亲临荆州前线。”<br><br>“刘备谋臣诸葛亮也赶到拜见孙权,劝说孙刘联合抗曹。”<br><br>“面对曹操的威胁,江东人心恐慌,张昭等人认为应该投降。”<br><br>“周瑜反对投降,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br><br>“认为曹操说是汉相,实为汉贼。”<br><br>“而且有一系列的致命弱点,比如马超、韩遂是一大后患。”<br><br>“北方军队不擅水战,容易因水土不服而生疾病等。”<br><br>“而且曹操号称拥兵八十万,实际兵力不过十五六万人。”<br><br>“再加久战已疲乏,战斗力不会很强。”<br><br>“因此周瑜认为,只要拨给他精兵五万,就足以打败曹操。”<br><br>“这一系列分析振奋了孙权的精神,他砍去桌案一角,警告说谁再敢说投降的话,下场就和桌子一样。”<br><br>“于是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率兵与刘备合力抗曹。”<br><br>“曹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相遇,曹军果然水土不服,战斗力受到影响。”<br><br>“两军初次交锋,曹军失利,退到江北的乌林。”<br><br>“曹操针对北方军士不习水战的特点,采用铁索连接战船的方式,使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br><br>“针对这一特点,周瑜采纳了部将黄盖的诈降计,决定采用火攻。”<br><br>“命其将数十艘战船满柴草,灌上膏油,再用帷幕和旗帜伪装好,谎称投降,向北岸的曹营进发。”<br><br>“当船队来到曹营附近时,黄盖命各船同时点火。”<br><br>“当时东南风正急,火势猛烈,火船点燃了曹军战舰。”<br><br>“火势很快蔓延到岸上的营垒,整个曹军营地陷入火海之中。”<br><br>“曹军将士乱作一团,被烧死、淹死者不计其数。”<br><br>“曹操猝不及防,只能率残部逃走,留下曹仁镇守江陵,自己撤回了北方。”<br><br>“赤壁之战的胜利,挫败了曹操的南下图谋。”<br><br>“加强了孙氏政权在江东地区的割据地位,也使刘备避免了覆亡的危险。”<br><br>“经此一战,周瑜的英名传扬天下。”<br><br>苏轼:说起赤壁之战,周瑜的英姿与功业让我艳羡。<br><br>他不禁回想起自己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那段时光,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br><br>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那里壮丽的风景使他感触良多。<br><br>更是让他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有感而发写下一首词。<br><br>《念奴娇·赤壁怀古》<br><br>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r><br>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br><br>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r><br>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br><br>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br><br>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r><br>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r><br>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br><br>这首词是他众多诗词中最具有英雄气概的作品,堪称千古绝唱。<br><br>他当时作这首词虽然官场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br><br>也正是在这种复杂心情下,创作了这首词。<br><br>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他在官场失意时创作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br><br>这首词怀古抒情,写他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全词可分上下两阕。<br><br>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br><br>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他对英雄的向往之情。<br><br>一些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br><br>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他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br><br>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br><br>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周瑜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他自己的年老无为。<br><br>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五旬老太重生后,闪婚冷面军官热夜正浓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离婚后,我的绝世战神大老婆后悔了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七零逆袭女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