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293章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第293章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看到一个个科学家被主播提及,最紧张的莫过于徐光启。www.<br><br>毕竟他也在科学领域有不小的成就,自然希望借助主播的嘴名传天下。<br><br>而且他觉得自己的机会非常大,原因也很简单。<br><br>在清朝灭亡之前,科学并不被世人重视。<br><br>也正因如此,整个古代中国搞科学研究的人少之又少,就更不用说做出一些重大成就了。<br><br>而他恰恰就是那个信奉科学的少数人之一,而且也在科学方面做出了卓越的功绩。<br><br>所以,他猜测主播有很大的可能提及自己。<br><br>事实也正如徐光启所猜测的那样,苏晨下一个介绍的科学家就是徐光启。<br><br>华夏文明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四大发明更是令国人自豪。<br><br>但在明清时期,却以天朝上国自居进而固步自封。<br><br>实际上当时的中国,在数学、天文、历法、火器、军事等方面,早已远远的落后于西方。<br><br>而那时却有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他便是明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br><br>在晚明儒道佛三教普遍浸润下的东方世界,出现一个具有近代自然科学倾向的士大夫,本来就是一个奇迹。<br><br>徐光启的出现,固然得益于一个文化交融的大时代格局,但同时还有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br><br>一是,对自然事物的浓厚兴趣。<br><br>二是,对异族文化的平视与包容。<br><br>三是,对事物本源的积极探究。<br><br>有了这三个条件,作为儒家士大夫的徐光启,这才成为信奉科学的徐光启。<br><br>要提及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就不得不提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徐光启。<br><br>徐光启在科学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直到如今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br><br>也正因为如此,现如今上海的徐家汇的名字来历,便于徐光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br><br>“徐光启,于大明嘉靖四十一年出生于松江府一个贫苦的家庭当中。”<br><br>“父亲是个小商人,家里有一点土地,但日子过得并不宽裕。”<br><br>“所以徐光启从小就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这对他后来的成长有很大影响。”<br><br>“徐光启在20岁左右的时候进了县学,成了生员。”<br><br>“35岁时回乡参加了本省的乡试,一举夺得了乡试的第一名,中了解元。”<br><br>“42岁时又到北京参加中央一级的考试,中了进士,后来在翰林院作了个小官。”<br><br>“当时由于朝廷的腐败,徐光启在政治上很不得志。”<br><br>“在总共只有七年的天启年间,徐光启在朝三进三出,虽说做到了礼部右侍郎的官位。”<br><br>“但是奸臣当道,他一事无成,最后落职回家。”<br><br>“这倒使徐光启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能够更加专心致志地从事科学研究事业。”<br><br>“从万历到天启之际,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在北京居住。”<br><br>“这期间,徐光启和利马窦来往密切。”<br><br>“两人一起研究数学、天文、历法以及地理、水利等学问。”<br><br>“两人合作共同翻译了不少科学方面的著作,其中有《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等。”<br><br>“因此,徐光启从而成了中国介绍西方科学成就的先驱者。”<br><br>“1629年,崇祯皇帝继位后,委派徐光启负责重修历法的工作。”<br><br>“仅用了四年时间,徐光启就编成了《崇祯历法》。”<br><br>“这部书共130多卷,虽是集体写成的。”<br><br>“但徐光启作为主编,从思想方法到编辑体例等都是由他规划决定的,而且全书大部分也由他修改审定。”<br><br>“同时,这部书是中国历法的一次重大改革。”<br><br>李鸿章:徐光启主政的最大成就,应该就是编写《崇祯历书》了。<br><br>纵观徐光启的一生,对清朝而言,最有用的成就还是《崇祯历书》。<br><br>由于钦天监推算日食不准,崇祯皇帝召回了已退休的三朝旧臣徐光启,要他主持历法改革。<br><br>70岁的徐光启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各种测量与编制工作中,一大批年轻官员担任助手。<br><br>由于专心过度,徐光启还不慎从观象台上摔下来,腰部受了伤。<br><br>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这部用西方天体理论指导的历书,终于完成了。<br><br>>>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离婚后,绝美女总裁带娃找上门庶子凶猛残疾王爷站起来了我的26岁老板娘山居修行:本是人间清风客殿下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