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351章 鬼圣蒲松龄

第351章 鬼圣蒲松龄

 “蒲松龄与孙蕙名为长官与幕僚,实则情同手足。”

    “两人在空闲时间会闲聊喝酒,每逢年节或孙蕙家人过生日,蒲松龄总会应邀参加孙府家宴。”

    “孙蕙外出查看灾情、巡视河工或拜访上司时,蒲松龄都会随同前往。”

    “次年元宵节后,孙蕙按例前往扬州拜谒上司。”

    “蒲松龄跟随前往,并创作两首《元宵后与树百赴扬州》。”

    “蒲松龄到达宝应县不久,便遇到孙蕙为民抗命风波。”

    “由于洪水泛滥,运河河道淤塞,影响到漕粮运输。”

    “河道御史命令宝应县征集七千民工,四十天内疏通宝应县内运河。”

    “孙蕙认为百姓已经困苦不堪,便仅征集一千民工,导致疏通河道进度缓慢,因而河道御史欲弹劾孙蕙。”

    “蒲松龄为孙蕙忧心忡忡,但孙蕙宁可免职,也不愿征集民力。”

    “百姓听闻后自愿聚集,仅花费六天便疏通宝应段河道,此事令蒲松龄对孙蕙增加敬重之情。”

    “蒲松龄做幕僚期间,热衷于作诗,不到一年时间便创作诗歌一百余首。”

    “康熙十年,蒲松龄收到一封家书,妻子刘氏诉说家中的生活困难状况,蒲松龄心中十分痛苦。”

    “同年初秋,蒲松龄不甘心长期担任幕僚。”

    “于是坚决辞幕,返回家乡,结束其一年的幕僚生涯。”

    “蒲松龄坚决辞幕,为了不耽误次年的乡试。”

    “孙蕙理解蒲松龄的心思,临行前为他写了一封说情的信件,托省内相识官员对其予以关照。”

    “次年秋,蒲松龄前往济南参加乡试,依旧未能中举。”

    “蒲松龄写信告知孙蕙,后孙蕙回信安慰蒲松龄,并劝说他集中精力做举业。”

    “康熙十四年,蒲松龄再次参与乡试,依旧名落孙山。”

    “尽管受到人们的讽刺与友人的规劝,蒲松龄未能停止撰写志怪故事。”

    “期间蒲松龄迫切希望改变贫困的处境,但几次乡试的失败,令其痛苦,创作《叶生》向友人倾诉悲愤之情。”

    “蒲松龄借叶生的故事,表达其不服气、不服输的心态。”

    “当时淄川一带发生豪绅欺凌平民,但官府却徇私枉法之事。”

    “蒲松龄听闻后,创造诗歌《廷尉门》,含蓄讽刺官府颠倒是非曲直。”

    “康熙十八年,蒲松龄记述奇闻轶事,已积累很多篇章。”

    “于是蒲松龄将之初步结集成书,正式定名为《聊斋志异》。”

    “并于卷头写下自序《聊斋自志》,诉说其写作的缘由与苦衷,借谈鬼说狐以抒发心中忧愤之情。”

    李鸿章:蒲松龄之所以能写出《聊斋志异》,四个因素缺一不可。

    对于蒲松龄写成《聊斋志异》的原因,并非顺风顺水写成,而是逆境成就这部著作。

    如果蒲松龄考取功名,成为朝廷命官,或许不会有《聊斋志异》。

    其一,家族衰落。

    虽然蒲松龄出生大家族,但到他这一辈已经没落了。

    蒲松龄一生都在农村生活,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为了养家糊口,蒲松龄只得到外乡坐馆教书。

    一年天下大旱,眼看要过年了,孩子们闹着要吃要穿。

    而家里没有隔夜粮,甚至连给灶王爷供奉的祭品都没有。

    蒲松龄呼天唤地,悲从中来。

    绝望之中,他只能把鬼怪故事当作自己的精神食粮,勉强支撑着活下来。

    其二,多次落榜。

    蒲松龄始终把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但屡试不第。

    在历尽辛酸后,蒲松龄认识到科举考试的弊端。

    八股文重压,科举考试的不公,甚至考官连好文章都不懂。

    蒲松龄一气之下,无处发泄,就把精力投入到写作之中。

    正是这些发泄,《聊斋志异》中有很多通过孤鬼精灵的故事,来反应当时的社会状况。

    其三,见多识广。

    蒲松龄虽然没有考取功名,但他的才华却被一些人相中。

    正因为他有才华,曾做过知县的幕宾。

    期间多次视察民情,治理河道,也经历过官场上的生活。

    蒲松龄一生都在农村生活,也因为混迹于官场,听到了很多传闻,也感受到官场的黑暗。

    如果没有蒲松龄这些经历,恐怕他的《聊斋志异》也难达到一种意境。

    其四,亲情遭遇。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记载了很多男女自由恋爱的故事。

    有人说蒲松龄还有一个追求的女人,或者还有一个小妾。

    很多人认为蒲松龄也是自由恋爱的,其实蒲松龄并没有自由恋爱也没有小妾。

    但蒲松龄却有一亲妹,嫁了一个吃喝嫖赌的妹夫。

    而蒲家又无权势,根本照顾不了妹妹。

    后来妹妹求助蒲松龄,蒲松龄也无能为力,只得把妹妹的遭遇写到自己的小说中。

    “康熙十八年,蒲松龄应聘到淄川县西铺村毕家坐馆。”

    “毕家为当地名门望族,馆东毕际有早年曾担任南通知州,后罢官归家。”

    “因毕际有的六七个孙儿将要开蒙,又要处理往来应酬文字,便经人介绍看中蒲松龄。”

    “蒲松龄进入毕家后,为幼童开蒙,教授四书及八股文。”

    “又代毕际有草拟书札、贺词、祭文等文字,没有辜负毕际有的期望。”

    “闲暇之余蒲松龄陪同毕际有清谈,因此两人主宾相处融洽,蒲松龄受到毕际有的器重。”

    “因毕际有性格宽厚,饮食居住条件良好,又有丰富的藏书。”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好一个气运人间共享魔王与模拟勇者被弃十六载,重生嫡女杀疯全京城换嫁给早死世子,我带崽宠冠京城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刚灵气复苏,叫我讨伐最终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