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358章 神圣吴承恩

第358章 神圣吴承恩

/>
    不久之后,吴承恩的父亲怀着满心遗憾去世。

    吴承恩不甘十年寒窗付诸东流,更不愿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

    更怕的是辜负恩师葛木的深深期望与栽培,负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于是开始了人生中漫长的科举之路。

    只是可惜,二十年的奔波,七赴乡试,皆一无所获。

    “后来吴承恩中年的时候,机会终于降临到他的头上。”

    “朝廷补了吴承恩一个岁贡生的身份,贡生相当于已经有担任地方官员或者中央小官员的机会了。”

    “吴承恩再一次满怀希望地来到北京城,北京城的一切都让吴承恩感觉到明媚温暖。”

    “吴承恩和其他的贡生一起在宫廷外等待接见,而那时候正值嘉靖皇帝统治。”

    “当时或许是因为吴承恩的年龄太大了,一起来的贡生们都领到了官职。”

    “然后回去喝酒庆祝了,但是自己一直在等待。”

    “直到宫廷内人出来,告诉吴承恩官职已经分配完了,突如其来的打击也让吴承恩有些不知所措。”

    “吴承恩没有时间在继续科举了,他浪费了青春年华去学习经略文章,但却换来的却是无情打击。”

    “其实贡生们早就做好不被选中的心理准备,毕竟贡生人数还是多。”

    “朝廷的官职也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

    “吴承恩的落选也是情有可原,失望的吴承恩只能够找了个酒家借酒消愁。”

    “但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自己拒绝了父亲给自己安排的岗位,自己又没有被朝廷选上。”

    “现实很无情的摧残了这个未来大作家的自信心,无奈之下,吴承恩萌生了一个念头。”

    “既然无法为官,那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自己试着去行万里路。”

    “恰恰就是这个行万里路,让吴承恩奠定了撰写《西游记》这部传奇小说的想法。”

    “吴承恩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在各地周游,也曾经在湖南某个城市短暂定居过。”

    “因为吴承恩的文章和画画都十分出色,因此常常当晚写出一些书法和画出一些风景画,第二天拿到集市上去卖。”

    “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问津,这也是因为吴承恩比较腼腆,不会叫卖。”

    “而市场的摊位太多了,人们很多时候会被其他吆喝声给吸引,因此忽视了吴承恩的小摊子。”

    “很长一段时间,吴承恩每天都赚不到什么钱,吃住都成了问题。”

    王阳明:吴承恩编撰《西游记》,更多的是用神话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

    吴承恩自幼家境清贫,但他非常聪慧,勤奋好学。

    阅读过非常多的志怪小说,熟悉各种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早年博览群书的基础,造就了吴承恩深厚的文学底蕴。

    吴承恩虽然在读书时期凭借自身的努力,得到了当时书院创建人葛木的赏识。

    但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生活的困顿和多年科考不中,让吴承恩加深了对官场腐败的认识。

    最后吴承恩补得一个岁贡生,然而那时他已年近五十。

    好景不长,吴承恩自身性格上的清廉耿直让他不容于官场。

    最终因被人诬告,愤而辞官,拂袖归去。

    生活和官场上的失意,让吴承恩加深了对官场腐败的认识。

    使得吴承恩更多的寄情于创作志怪小说,表达内心的愤懑。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游记》诞生了,它体现了吴承恩的抱负和在官场上的理想。

    吴承恩本身的性格其实和唐僧有着不少的共同点,比如耿直。

    但奈何前往西天取经靠着唐僧一个人是绝对完不成的,这正如吴承恩在现实生活中达不到的个人政治理想。

    所以,吴承恩在小说中幻想着感化敌人,有了徒弟三人护送并求得正果。

    “后来遇到了一个和尚,这个和尚很慷慨的买了吴承恩不少字画,又多给了他一些钱。”

    “吴承恩就很疑惑,询问和尚为什么要买他如此多字>>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大明第一国舅末日之暗夜君王官途:权力巅峰从纪委开始半妖修仙,家族升天芙蓉翻香六零军嫂有点辣:毒舌军官霸道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