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367章 法圣李悝

第367章 法圣李悝

sp; 第五,李悝做人做事没有那么激进。

    从始至终,李悝都非常依赖于魏文侯的支持,更注重以人的力量去推进变法。

    而不是像商鞅那样,充分运用制度去深化改革,将改革措施落实为具体的可操作执行的法律条令。

    所以李悝拉仇恨的程度,和商鞅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总而言之,李悝这个人,不仅智商高,做事讲究实效。

    而且不好高骛远,也不盛气凌人,运气也非常地不错。

    这让李悝在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同时,还保得了自己和家人的平安落地。

    “为了不被箭术好的人欺负,大家纷纷做起了射箭狂人,天天在家里苦练技艺。”

    “不为欺压别人,只为出现问题时,自己能不做那个倒霉蛋儿。”

    “过了一段时间,百姓们个个成为了神箭手。”

    “依靠射箭水平来定胜负的律令,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但是当秦兵再来袭扰的时候,老百姓却可以大展身手。”

    “用箭逼得秦人们不得不狼狈不堪地撤走,边境的频繁被袭现象因此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到这个时候,老百姓才明白了李悝的良苦用心。”

    “原来这个长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判案变练兵的事情虽然不大,却充分展现了李悝的聪明才智。”

    “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中,李悝像这样因时因地采取合理措施解决具体问题的事例还有很多。”

    “也因此,他得到了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的看重。”

    “公元前403年,春秋超级大国晋国被晋国四卿之三的韩氏、赵氏、魏氏三家瓜分。”

    “从此变成了三个国家,史称三家分晋。”

    “从此刻起,在历史上颇有贤名的魏文侯登上了政治舞台。”

    “魏文侯不仅志向高远、锐意进取,还具有突破传统的无敌勇气。”

    “当上魏国国君后,魏文侯从魏国的内部发力。”

    “大量的启用贤能之才,而不是单凭国君个人的力量来治理国家。”

    “被魏文侯招募的人才团队里,有孔子的弟子子夏,后被魏文侯拜为国师。”

    “有助力魏国成为军事强国的吴起,被提拔为将。”

    “有管理能力非凡的李悝等人,被任命为相。”

    “不得不承认,人才的各尽其职,是魏国一步步发展成为战国第一强国的关键要素。”

    商鞅:李悝能成为法家的鼻祖,主要原因在于说服了说服魏文侯,得到了鼎力支持。

    战国初期,变法就像一个风口。

    哪个诸侯能率先站在风口之上,谁就能在乱局当中脱颖而出。

    变法说白了,就是对国家的法令和制度做重大的变革,最终使国家富强。

    魏国之所以第一个变法,只因为魏文侯的人才政策获得了一大批的人才,从而占据了变法的先发优势。

    这批人才里名气最大的当属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的子夏。

    魏文侯拜子夏为师学习儒家学说,子夏在魏文侯后面的变法里并没有发挥多少作用。

    但子夏的另一位门生却成为变法的核心人物,也就是变法的开山鼻祖李悝。

    李悝虽然师从儒家,但是却玩起法家那一套。

    李悝在魏国毗邻秦国的西北边境上的担任过地方官,后来因为多次和秦军作战,得到了魏文侯的赏识。

    二来是由于子夏的关系,魏文侯了解到李悝法家的思想。

    据说李悝搞改革始于一段对话,魏文侯询问李悝怎么才能治理好国家。

    李悝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应该让付出劳动的人有所收获。

    让立下功劳的人得到封赏,任用有才能的人。

    该奖赏的就必须要兑现,该处罚的就必须处罚。

    魏文侯可以说是战国初期的一代贤主,不仅赏罚分明,而且任用能人。

    可是依然还在纳闷,为什么魏国的百姓对自己还是怨声载道。

    李悝回答的干脆利落,因为国内还有放纵享受富贵的人。

    贵族们什么事情都不干,只倚靠着祖辈的功勋。

    不仅身居高位,而且还肆意挥霍国家钱财。

    所以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应该取消贵族们的高额俸禄,用省下来的钱招募人才。

    李悝一句话刺破了魏国的毒瘤,魏文侯醍醐灌顶。

    两人一拍即合,李悝变法被提上日程。

    任何改革都会损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李悝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口号,明显得罪了魏国一众贵族。

    但是李悝的身后是魏文侯,贵族们再恨李悝,也只能默不作声。>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