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朱荣不听她的解释和苦苦哀求,把她和傀儡小皇帝扔进黄河淹死。”
“并借口在场的大臣们对孝明帝元诩不忠,将他们全部杀死,受害者近两千人。”
“胡太后确实在北魏这辆车走下坡路时,往油门上踩了一脚。”
“这加速了北魏的衰亡,但把过错都推到她的身上就太片面了。”
“元魏衰亡的因素有很多,有孝文帝元宏汉化改革留下的弊病。”
“有元恪对南梁的战略失误,也有宗室权臣激烈的争权夺利。”
“其中,元恪主导的钟离之战的失败,是最为致命的原因。”
“钟离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决定国运的大战,这场战争的失败导致北魏损失巨大。”
“仅被俘的士卒就有5万左右,损失的各种物资更是无法统计。”
“巨大的战争损失使得北魏朝廷,更加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财来维持奢靡的生活。”
“统治的腐败致使社会矛盾加剧,接踵而至的自然灾害更是直接导致边镇和百姓叛乱迭起。”
“这一桩桩一件件累加之下造成了北魏分裂、灭亡的结局。”
董小宛:元诩被立为太子,按照律令,胡充华真要被处死。
当时,宣武帝只有这一个儿子。
他知道因为怕被处死,许多后妃都害怕生儿子,而不愿意亲近皇帝。
所以,他觉得这条律令是使北魏皇嗣很少的罪魁祸首,应该被废除。
所以他和大臣们商议,废除这条残忍的律令。
胡充华赢了,她的儿子被封为太子。
她不但没有死,而且晋升了妃位,这让后宫的嫔妃嫉妒不已。
特别是皇后高氏,她因为怕被杀,害死了儿子。
胡充华却因为生了儿子而得福,这让她情何以堪?本来,她没把胡充华放在眼里,因为她相貌并不出众。
高皇后觉得就算怀孕,胡充华未必会生男孩。
退一万步讲真生了男孩,立了太子,按规定也会被处死。
她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可结果却出乎她的意料。
虽然,元诩被立为太子后,她屡次催促宣武帝,按律令杀太子生母。
可皇帝却找各种借口推托,最后竟然直接废除了立子杀母的律令。
她为此愤怒不已,同时也意识到胡充华是个不好对付的人
宣武帝元恪驾崩,六岁的太子元诩继位,为孝明帝。
刘腾病死,胡太后利用元乂防备松懈的机会,与皇帝设计将其诛杀。
重获自由的胡太后性情大变,不仅嗜权如命。
而且在私生活方面变得更加素无忌惮,毫不顾及皇帝的脸面。
不仅如此,胡太后深信佛法能减轻罪孽。
所以大肆建造佛寺,全国庙院激增至3万余所,僧尼多达200余万人。
如此穷折腾,终于把孝文帝时期积攒下来的家底全部败光,弄得国穷民贫,怨声四起。
孝明帝在渐渐长大,对老娘的胡作非为越来越反感,担心她的举措会把国家带向毁灭之路。
于是有了亲政的计划,不断培养自己的势力。
视最高权力为禁脔的胡太后看在眼里自感感觉不爽,常借故诛杀皇帝身边的近臣,意在孤立儿子。
孝明帝的潘嫔生了一个女儿,胡太后却对外宣称生了—个皇子,并大赦天下,以示庆祝。
对于老娘指鹿为马的行为,孝明帝实在是忍无可忍。
于是密诏镇守晋阳的大将尔朱荣,令其率兵南下进兵洛阳,以胁迫胡太后交权。
不料消息泄漏,胡太后对儿子的计划震惊之余,失心疯发作。
竟然伙同情夫郑俨、李神轨等人将其毒死,先向天下宣布由之前潘嫔诞下的皇子继位。
由于被人识破,又向天下宣布由年仅三岁的临洮王子元钊继位。
胡太后的做法震惊朝野,天下匈匈之余,尔朱荣举兵南下,迅速攻陷洛阳。
胡太后见大势已去,便自行削发为尼,再入佛寺。
同年四月,尔朱荣将胡太后和小皇帝逮捕并沉入黄河溺死,又将王宫百官2000余人尽数杀死。
胡太后的传奇人生竟然落得如此下场,正因了那句经典古训。
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