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与此同时,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正萌动着及时行乐的思想。<br><br>就这样,一方面是对遥远的功名事业的彻底否定。<br><br>尽情地嘲笑历史上的英雄志士,如楚霸王、诸葛亮等极力地回避梁园同辈对其艺术造诣的称道。<br><br>然而,这不过是扬汤止沸,根本问题是解决不了的。<br><br>像这种奢侈的及时行乐,是须有高官厚禄作为保障的,也就是说它需要的是权和钱。<br><br>不然的话,维系不了多久,这种生活就将土崩瓦解。<br><br>所以,当他否定功名利禄的时候,无非是唱歌当哭,发发牢骚而已。<br><br>而功名富贵终究是不能不要的,只不过要耐心等待机会罢了。<br><br>于是乎他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醉面醒,醒而醉。<br><br>但是,任何一种麻醉剂都有时间的限制。<br><br>当酒醒之后,在他的心底仍不免是一片落寞惆怅的空虚和愤懑。<br><br>而这种空虚和愤懑比以前更残酷地折磨着他。<br><br>让一个清醒的头脑停止思维,不问是非,那是绝对不可能的。<br><br>他终于无计可施,打算逃离这黑暗的社会、险恶的官场了。<br><br>此时,他的隐居思想完全是及时行乐思想的变种。<br><br>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洁身自好,而是如何享乐。<br><br>他从浮生若梦的观念出发,去追求今世闲散的快活。<br><br>尽管他低讴着白雪歌,摆出一副飘然高雅的样子,实际上他却准备过庸俗的寄生生活。<br><br>“嚼蜡光阴无味,旁观世态,静掩柴扉。”<br><br>“成趣南园,对榻青山,绕门绿水。”<br><br>“在隐居期间马致远的心态变得异常平静,养鱼,和僧人一起下棋吃笋蕨。”<br><br>“以衔杯击缶自娱,并乐在其中,他曾写《拨不断·菊花开》。”<br><br>“菊花开,正归来。”<br><br>“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br><br>“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br><br>“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br><br>“哎,楚三闾休怪!”<br><br>“种瓜、栽韭菜、饮酒、睡午觉,醒来之后吃一碗淡粥,非常惬意。”<br><br>“马致他还在《恬退》中描绘他的隐居生活。”<br><br>“绿鬓衰,朱颜改,羞把尘容画麟台。”<br><br>“故园风景依然在。”<br><br>“三顷田,五亩宅,归去来。”<br><br>“绿水边,青山侧,二顷良田一区宅。”<br><br>“闲身跳出红尘。”<br><br>“紫蟹肥,黄菊开,归去来。”<br><br>“翠竹边,青松侧,竹影松声两茅斋。”<br><br>“太平幸得闲身在。”<br><br>“三径修,五柳栽,归去来。”<br><br>“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br><br>“清风明月还诗债。”<br><br>“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br><br>“马致远病逝于1322年,享年71岁,死后葬于祖莹。”<br><br>“马致远是元代散曲大家,有曲状元之称。”<br><br>“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br><br>“马致远的散曲有一百二十多首,有着《东篱乐府》辑本,作品也负盛名。”<br><br>“散曲思想内容丰富,涉及元散曲中的咏史、叹世、归隐、闺情、叙事诸题材。”<br><br>“并各具成就,拓展了散曲的题材范围。”<br><br>“艺术意境高、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br><br>“《天净沙·秋思》作于马致远中年时期,离家求取功名二十多年,马致远觉得自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低谷。”<br><br>“《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br><br>“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被誉为秋思之祖。”<br><br>“枯藤老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