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没有成功,檀道济便听从沈林子的建议,与振武将军王镇恶汇合,集中力量攻下潼关,大败姚绍。
长安平定之后,檀道济被任为征虏将军、琅琊内史。
刘义符将去镇守江陵,又任檀道济为其西中郎司马、持节、南蛮校尉。
并加号征虏将军,升迁为宋国侍中,兼任世子中庶子、兖州大中正。
元熙二年六月丁卯日,刘裕称帝,改国号为宋,是为宋武帝,降封司马德文为零陵王,东晋灭亡,改元永初。
檀道济被封为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主管石头城防务,准许不用通传即可进入宫廷。
又因其有辅佐开国之功,封为永修县公,食邑二千户,位列丹阳尹。
其后檀道济又出任为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镇守广陵,监管淮南各路军队。
永初三年,宋武帝刘裕身体不适,护军将军檀道济同长沙王刘道怜、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一起进宫侍奉刘裕就医吃药。
不久,刘裕病重,赐予檀道济可带宝剑披甲胄的护卫军士二十人。
并遗命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及护军将军檀道济四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刘义符。
景平元年,刘义符登基,是为宋少帝,而北魏乘宋武帝新丧之际,发兵南进,攻略宋地。
于东阳城包围了青州刺史竺夔,刘义符下诏加封檀道济为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率军前往东阳驰援。
但还未等檀道济军队到达,北魏军队已烧掉营房、焚毁攻城器具逃走。
檀道济本要出城追击,却因城内无粮,只得打开粮窖取出陈年之谷以充军粮。
然而粮窖深达数丈,等到将稻谷碾成米,已经过去了一夜,北魏兵早已逃远,无法再追。
檀道济只能作罢。之后,檀道济回师镇守广陵。
刘义符登基后,在为其父守丧期间,行为举止违反礼仪,喜欢与左右侍从嬉戏游乐,没有节制,令朝臣大失所望。
“景平二年,司空徐羡之等人密谋废黜少帝刘义符,而依次立为帝的人是刘裕次子庐陵王刘义真。”
“但刘义真性格轻浮不稳,与徐羡之等人不合,于是徐羡之等人决定先废刘义真为庶人。”
“并告诉了檀道济,檀道济提出异议,屡次劝阻徐羡之,均不被采纳。”
“之后,徐羡之等人以国讣为托辞让檀道济入宫守卫朝堂,等其到建康后,徐羡之才把废立皇帝的密谋告诉他。”
“在准备废黜少帝的前一晚,檀道济进入领军府跟谢晦同宿,谢晦整晚惊恐不安,难以入睡,而檀道济却倒头即入梦乡,谢晦对此非常佩服。”
“当时刘义符在龙舟上游玩入寝,天亮后,檀道济等人带兵杀入,杀死少帝身边的两名侍从。”
“将酣睡中的刘义符带到岸上,收取其印玺,群臣拜辞后,送于东宫,后以张太后的名义废其为营阳王。”
“不久,徐羡之、檀道济等人拥立刘裕三子刘义隆为帝,是为宋文帝。”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