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说完济尔哈朗的罪名后,朝着福临重重地磕了一个头,然後退到旁边站立。<br><br>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济尔哈朗身上。<br><br>济尔哈朗有些慌,但不多。<br><br>因为他在多铎葬礼期间悄无声息地干了一件大事。<br><br>只要他不主动放弃反抗,谁也动不了他。<br><br>想到这,济尔哈朗也朝着福临磕头:“臣为国尽忠,为君效命!既无愧於皇上和大清,也无愧於内心,望皇上明察!”<br><br>两位亲王针锋相对!<br><br>这个难题被摆到了福临面前。<br><br>他有三个选择。<br><br>第一个选择是支持多尔衮,治济尔哈朗的罪,罢他的官。<br><br>可问题是罢免之後该怎麽做?<br><br>朝廷正是用人之际!<br><br>罢免了济尔哈朗就要重用其他人。<br><br>现在能挑起大清顶梁柱的人凤毛麟角。<br><br>多铎死了。<br><br>豪格被关押。<br><br>满达海虽有亲王爵位,却无战功傍身,无法服众。<br><br>重用多尔衮吗?<br><br>他这辈子最恨多尔衮,除非大清的亲王都死绝了,否则不会让多尔衮出头。<br><br>第二个选择是支持济尔哈朗,无视多尔衮的弹劾。<br><br>这样做也不行。<br><br>丢城失地,损兵折将是重罪。<br><br>如果不处罚这种行为,那麽以後八旗将领谁还会用命打仗?<br><br>而且明军兵临城下打的是他和大清的脸。<br><br>必须有人为这件事负责。<br><br>第三个选择是暂时不表态,让大臣们站队。<br><br>支持谁的人多,福临就支持谁。<br><br>按理说这个办法最稳妥。<br><br>但福临又怕多尔衮提前收买了朝中大臣,成为最终的获胜者。<br><br>那样一来,他所有的努力就全都白费了。<br><br>“济尔哈朗丢城失地,损兵折将,求皇上降罪以正视听!”多尔衮步步紧逼,开始施压。<br><br>福临还是不说话,打算继续僵持。<br><br>“请皇上圣裁!”正黄旗的锡翰忽然说话了。<br><br>“臣附议!”正黄旗的谭泰跟着站了起来。<br><br>“臣也附议!”正黄旗的巩阿岱也站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