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让祖大寿多写信。<br><br>写什麽,写给谁,都没有明说。<br><br>但祖大寿却心知肚明。<br><br>当然写给那些关宁军的老部下,与拉拉家常叙叙旧。<br><br>仅此而已。<br><br>他现在的身份是平民,只能写这些。<br><br>至於作用,祖大寿也清楚。<br><br>崇祯早晚有一天会收拾吴三桂和关宁军。<br><br>如果吴三桂选择反抗,大明会陷入内战之中。<br><br>到时候他有且只有一个选项,那就是站在朝廷这边。<br><br>因为他是一个既想要名声,又不想丢掉性命的人。<br><br>站在吴三桂那边一定会丢掉名声,性命也有可能不保。<br><br>但若是站在朝廷这边。<br><br>他不但能保全名声,性命也有保证。<br><br>这是最佳选择。<br><br>“草民遵旨!”祖大寿朝着崇祯跪地施礼,起身离开乾清宫。<br><br>走出宫门后许久,他才停下脚步仰望天空,自言自语道:“呼...没想到竟然能全身而退!”<br><br>感慨之後他不敢在京师久留,立刻启程前往宁远。<br><br>乾清宫内的崇祯则在思考另一件事。<br><br>他在想...如何解决走私问题。<br><br>解决的越早,辽东战事结束的越早。<br><br>能走私的地方只有两个。<br><br>一个辽南,一个是朝鲜。<br><br>朝鲜那边距离太远,短时间内还无法顾及。<br><br>能解决的只有辽南。<br><br>思来想去,他决定出动水师海上登陆。<br><br>......<br><br>辽东。<br><br>辽河下游的明军营地里,蓟辽总督王永吉正在听各部发来的塘报。<br><br>“义州塘报,”一个传令官拿着信函说道:“正在太平堡一带互市的喀尔喀蒙古说他们遭到了大明官军的偷袭,向义州边军提出严重交涉。”<br><br>“他们有证据吗?”王永吉问。<br><br>“没有。”<br><br>“那就不用管他们,”王永吉嘲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