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的想法一致,谁担任中路军主将都可以,唯独李宪忠不合适。<br><br>与战力无关,主要是有阴影。<br><br>三十三年前的萨尔浒之战,从辽阳出兵的主将叫李如柏。<br><br>李如柏是李宪忠的二伯。<br><br>当时其他三路大军已败,杨镐命其撤退。<br><br>李如柏慌忙撤退,在没有追兵的情况下自相践踏,伤亡千馀。<br><br>可谓丢尽了脸。<br><br>三十三年时间虽然过去了,但是他们还是怕李宪忠被当年的李如柏附体。<br><br>当然了。<br><br>当年四路大军围攻赫图阿拉,唯一成建制退回来的也只有李如柏。<br><br>“臣以为不妥!”范景文说道:“李宪忠擅於打硬仗,却不擅长用奇。”<br><br>“朕也是这个道理,”崇祯看着公文,“所以王永吉又推荐了一个人:李定国。”<br><br>“臣以为李定国可担此任!”范景文毫不犹豫地响应道。<br><br>本站采用Cookie技术来保存您的「阅读记录」和「书架」,所以清除浏览器Cookie数据丶重装浏览器之类的操作会让您的阅读进度消失哦,建议可以偶尔截图保存书架,以防找不到正在阅读的小说!<br><br>“臣附议!”王家彦跟着说道。<br><br>崇祯低着头思考了一会,缓缓说道:“既然如此就给王永吉回信吧,准许他分兵出击。”<br><br>“遵旨,臣等告退。”范景文和王家彦转身离开。<br><br>看着他们的背影,崇祯心中有些忐忑。<br><br>他担心三个问题。<br><br>一是平辽大军被各个击破,导致前功尽弃。<br><br>二是李定国遇伏,出现意外。<br><br>第三个问题事关吴三桂。<br><br>他不是担心吴三桂泄露信息。<br><br>因为这件事根本不用担心,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br><br>他担心吴三桂继续伪装成忠臣,在关键时刻背刺大明。<br><br>可是他远在京师,距离前线太远。<br><br>就算想做些什麽,也鞭长莫及。<br><br>唯一有用的就是想办法搞钱。<br><br>给前线提供充足的军饷粮饷。<br><br>想到这,他再次把目光投向江南。<br><br>那里遍地黄金,崇祯已经有些等不及了。<br><br>可是等不及也得等。<br><br>他要正大光明,合理合法的拿,而不是去抢。<br><br>二月十二,朝廷同意分兵出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