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十五年三月初九午後。<br><br>定王朱慈炯来到王永吉的中军帐内和他闲谈起来。<br><br>聊了一会其他无关紧要的话题后,朱慈炯忽然似笑非笑道:“王总督,你说吴三桂怎麽打的这麽费劲啊?”<br><br>王永吉转过头:“殿下的意思是...吴三桂消极作战?”<br><br>“我可没说。”<br><br>“殿下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br><br>“哎,”朱慈炯叹道:“界凡寨确实易守难攻,但也不至於攻了这麽多天都毫无进展,这里面肯定有猫腻。”<br><br>说完这句话,朱慈炯用眼角馀光观察王永吉的反应。<br><br>他要以此判断王永吉和吴三桂是不是一夥的。<br><br>王永吉也叹息道:“殿下,有些话您可以说,我不方便说。”<br><br>“懂了!”朱慈炯秒懂,他迅速从怀里拿出李定国的那封信,“王总督请看。”<br><br>“这是?”王永吉拿着信问。<br><br>“黄台吉的第五个儿子硕塞成了李定国的俘虏,这是他的口供。”<br><br>王永吉浑身一震,立刻低头看了起来。<br><br>不看还好,看完之後他身体凉了一半。<br><br>“这...这...”<br><br>“王总督觉得口供有问题?”<br><br>“不是,”王永吉摇头,“殿下为何不早点告诉我?”<br><br>“因为不确定口供的真实性。如果是假的,提前告诉你反而会影响平辽大军内部团结。”朱慈炯解释。<br><br>“如果是真的呢?”王永吉问。<br><br>朱慈炯回答:“如果是真的,建奴必然会在吴三桂换防时发起进攻。如此一来,证据就坐实了。”<br><br>“那为何现在又告诉我了?”<br><br>“事关十几万人的生死,我不能隐瞒。”<br><br>王永吉又气又恼,“殿下怀疑我和吴三桂是一夥的?”<br><br>“咳咳咳!”朱慈炯重重咳嗽几声掩饰心中的尴尬。<br><br>“殿下糊涂啊!”王永吉身上的凉意越来越浓,“如果我和吴三桂是一夥的,平辽大军根本不会收复渖阳,更不会来到萨尔浒。”<br><br>“事已至此先别说那些没有的了,请王总督赶快想一个对策。”朱慈炯岔开话题道。<br><br>王永吉皱着眉快速思考了一会,开口道:“换防的事不能变,否则会引起吴三桂的注意,导致建奴改变计划,导致失去证据。也不能坐视不管,否则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