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传令官将命令下达给锡翰和巩阿岱,一个探马跑到多尔衮身边:“启禀王爷,我军西南方向杀来一支明军骑兵,数量不明,来势汹汹。”<br><br>“西南方向?”多尔衮听罢心中巨震。<br><br>西南方向是吴三桂的撤退方向。<br><br>战前他与吴三桂达成一致。<br><br>无论萨尔浒战况如何,吴三桂都不许出兵帮助明军。<br><br>为了帮吴三桂造假,他还派出了一支千人左&a;#x3c4f;的骑兵袭扰关宁军。<br><br>说好的不出兵,怎麽突然又出兵了?<br><br>多尔衮急忙问道:“是吴三桂吗?告诉他要尊重约定,否则本王就向明廷揭发他。”<br><br>探马双手抱拳:“天色已暗,距离太远看不清对方的旗帜。不过根据旗帜的形状,似乎不是关宁军。”<br><br>“不是关宁军?”多尔衮有些诧异:“不是关宁军还有谁能在这麽短的时间内集结兵马前来助战?”<br><br>在他诧异的时候,探马再次来报:对方悬挂李字将旗,应该是李宪忠部。<br><br>消息送来的同时,李宪忠率领一万多骑兵杀了过来。<br><br>多尔衮总兵力约有四万。<br><br>为了此次偷袭,他倾巢而出。<br><br>进攻萨尔浒的高一功时,他分给了满达海两万兵力。<br><br>剩下的近两万兵马人数虽然是李宪忠的两倍。<br><br>但两万人里面只有一半是精锐,其馀的不是缺少甲胄,就是老弱病残。<br><br>他知道自己的底细,却不知道李宪忠的底细。<br><br>为了对付李宪忠。<br><br>多尔衮不得不放弃围攻萨尔浒,并把注意力转向西南。<br><br>“列阵!精锐在前,其馀在後!守住阵型,擅退者斩!”<br><br>命令和吼声迅速传达了下去。<br><br>当多尔衮列好阵型打算应对李宪忠的冲击时,李宪忠的兵马却突然停下脚步。<br><br>双方数万兵马列阵对峙。<br><br>多尔衮不知道李宪忠的底细,不敢贸然进攻。<br><br>李宪忠也没有进攻。<br><br>他的目的有两个。<br><br>一是护住萨尔浒的南面,防止建奴从这里攻击高一功的後方。<br><br>二是观察吴三桂和关宁军的举动。<br><br>吴三桂已经做出了出卖友军的行为,不排除他投鼠忌器直接攻击友军。<br><br>一旦他有这个举动,李宪忠会立刻将调转矛头反击关宁军。<br><br>此时天边还有一抹残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