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的看家本领啊!”朱慈炯兴奋地直接站了起来。<br><br>他注视着李定国的眼睛却没有询问具体怎麽用计。<br><br>毕竟...<br><br>这种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br><br>“咳咳,”朱慈炯轻咳一声换了个话题:“诸位,最迟七天就能等到朝廷的旨意。但是在等待期间,咱们要商议一件大事。”<br><br>“殿下请讲!”黄得功带头回应。<br><br>“打仗需要用兵!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吴三桂已经投降了建奴,我军可用的兵力比原来少了一万多,而建奴却增加了一万多。”<br><br>“咱们...要不要让朝廷增兵?”<br><br>黄得功想了想,没说话。<br><br>李宪忠和刘肇基也没说话。<br><br>李定国欲言又止,同样没说话。<br><br>巴克勇更不敢说,只能低着头假装思考。<br><br>众人都不想打没把握的仗。<br><br>兵力越多,把握越大。<br><br>但问题是...<br><br>朝廷的兵力也不富裕。<br><br>陕西那边的蒙古人一直在闹腾,陕西三边的边军不能动。<br><br>四川山高路远,来不及徵调。<br><br>京营士兵也不是很多。<br><br>继续抽调的话,京师就会空虚。<br><br>这些倒还是其次。<br><br>一旦继续向辽东增兵,相应的军费也会增加。<br><br>这对大明财政是一个巨大的挑战。<br><br>见没人说话,朱慈炯学着崇祯的样子开始点名:“李定国,你说说该不该让朝廷增兵?”<br><br>李定国调整呼吸,平静地说道:“臣以为不用增兵。”<br><br>“哦?”朱慈炯对这个答案有些意外,“不增兵也能平辽?”<br><br>“我不敢说能,但机会还是有的,而且很大。”<br><br>“说说你的想法。”<br><br>李定国双手抱拳,一脸歉意:“殿下恕罪,我觉得此时言之过早,待平息完高第的事後再说不迟!”<br><br>本站采用Cookie技术来保存您的「阅读记录」和「书架」,所以清除浏览器Cookie数据丶重装浏览器之类的操作会让您的阅读进度消失哦,建议可以偶尔截图保存书架,以防找不到正在阅读的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