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r>崇祯停下脚步问:“朕听说最近谢三宾提拔了两个知府,五个知州,还有十多个知县,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东林党吧?”<br><br>王承恩摇头:“据锦衣卫说,这里面只有三个东林党。”<br><br>“嗯?”崇祯转过头,有些诧异的看向王承恩:“确定只有三个?”<br><br>“确定。”<br><br>崇祯更加疑惑:“这是怎麽回事?谢三宾是官场的老油条了,不应该啊...”<br><br>王承恩解释道:“东林党内讧了。”<br><br>“内讧?”<br><br>“对,内讧了。”<br><br>在王承恩的解释下,崇祯才搞清楚事情的原委。<br><br>谢三宾在担任内阁首辅的前几个月里,为了不来不必要的麻烦,并没有急於提拔东林党人。<br><br>就算提拔,也提拔的比较隐晦。<br><br>但是许多东林党官员没有耐心。<br><br>由於太子有监国之权。<br><br>为了尽快上位,他们决定两头押宝。<br><br>一边向内阁首辅谢三宾示好,一边向太子身边的东林党人行贿。<br><br>谢三宾对这种两面派的行为非常反感。<br><br>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不但没有提拔他们,反而对他们进行了打压。<br><br>再加上崇祯患病不上朝,身为太子的储君立刻成了官员眼里的香饽饽。<br><br>於是不少东林党人彻底倒向太子。<br><br>谢三宾见状开始对东林党内部下手。<br><br>拉拢向自己示好的,打压向南京投诚的。<br><br>南京的东林党也不是吃素的。<br><br>他们用同样的手段发起了反击。<br><br>於是乎,东林党产生了内讧。<br><br>以谢三宾为首的东林党成了北派,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成了南派。<br><br>两个派系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br><br>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北京朝堂和南京朝堂都开始乱了。<br><br>“乱了好呀!”崇祯忍不住笑了。<br><br>看着崇祯脸上露出的笑容,王承恩很是费解:“皇爷,不能再乱下去了。朝堂的动荡很快就会蔓延到地方,如果地方上也跟着乱起来,恐怕...”<br><br>崇祯哼了一声:“放心,乱不了!就算乱起来,朕心里有数。”<br><br>崇祯的底气来自边军和京营。<br><br>九边大军和京营士兵加起来有二十万兵力。<br><br>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精锐。<br><br>只要他一声令下,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