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子朱慈烺决定起兵勤王。www.<br><br>但问题也接踵而至。<br><br>首先是兵马,其次是粮草。<br><br>在倪元璐的忽悠下,这两个问题都得以解决。<br><br>可起兵毕竟是大事,众人开始没日没夜的商量各种细节。<br><br>一连商量了五六天,看似有进展,实则进展不大。<br><br>最重要的领兵人选一直都没定下来。<br><br>勋贵们想自己领兵,而东林党则推荐马士英领兵。<br><br>双方为了争夺兵权开始内斗。<br><br>眼看再斗下去也没有结果,倪元璐索性建议让勤王大军兵分三路。<br><br>“兵分三路?”朱国弼和马士英同时一愣。<br><br>“没错!”倪元璐点头道:“东路军直接从南京北上徐州,经过山东进入北直隶。”<br><br>“西路军从南京抵达凤阳,经过河南进入北直隶。”<br><br>“第三路兵马为郑芝龙的水师,他的任务是在东路军进入北直隶后守住山东的登州和莱州,防止被平辽大军的水师从後方登陆,导致腹背受敌。”<br><br>“这样一来三路大军有三个统帅,诸位各率本部兵马,不必再争下去了。”<br><br>朱国弼皱了下眉,转过头和刘孔昭,徐文爵以及郑芝龙等人商议。<br><br>马士英也转过身,和在场的东林党人商议。<br><br>片刻后。<br><br>朱国弼和马士英同时说道:“我军兵力本就不多,分兵之後很容易被各个击破,届时如何应对?”<br><br>倪元璐笑了:“在起兵之初确实会遇到兵力问题,但每过一城,就能收拢不少兵力。虽然都是战力羸弱的守兵,可数量一多,战力上的问题就会被气势所掩盖。”<br><br>马士英继续紧皱眉头:“这句话说的确实有道理,但前提是民心所向。如果没有民心,各地的士兵根本不会加入咱们。就算暂时加入,在行军的时候或者到了战场上,他们也会伺机逃跑。”<br><br>“另外还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如何稳定江南的局势?”<br><br>“大军一旦开拔,南京会面临兵力空虚的局面。江南某省的总督如果在这个时候听从谢三宾的命令,带兵攻向南京,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