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br><br>谢三宾以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的高价,将辽东复州盐场“卖”给了两淮商人。<br><br>卖字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并非真的卖了。<br><br>而是卖出去一段时间。<br><br>换言之,将盐场承包给了盐商。<br><br>时间一到,盐场的经营权又会回到朝廷手中。<br><br>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谢三宾顶着弹劾和骂名将此事办妥。<br><br>一天後,两淮盐商将银子送到了户部。<br><br>户部立刻拟定公文,并会同兵部一起上书请求出兵朝鲜。<br><br>出兵朝鲜的事太大了。<br><br>此举瞬间在朝堂和京师引起了轩然大波。<br><br>有人支持,有人反对。<br><br>“必须出兵朝鲜!斩草除根,否则祸患无穷!”<br><br>“建奴已经逃到了朝鲜,完全可全可以让朝鲜人对付建奴,如果不行再起兵剿灭!”<br><br>“朝鲜人早就成了建奴的走狗,岂会对付建奴?”<br><br>“朝鲜人屡次遣使进京要求归附咱们大明,这还不能说明什麽吗?”<br><br>“就算朝鲜人愿意对付建奴,可他们根本不是建奴的对手,否则也不会把咸镜道借给建奴复国!”<br><br>“还没打呢你怎麽就知道朝鲜人不是建奴的对手?”<br><br>“不用打也知道朝鲜兵不堪一击!”<br><br>朝堂和民间议论的时候。<br><br>一些聪明人则嗅到了商机,开始整合商队,准备通过贩运粮草挣钱。<br><br>可是朝堂和民间的意见左&a;#x3c4f;不了崇祯的意见。<br><br>接到内阁和兵部的奏疏后,司礼监按照崇祯的意思当天就在奏疏上批了红。<br><br>消息传出,整个京师再次震动。<br><br>官员们议论纷纷,百姓们愉快吃瓜,商人们则立刻动用各种关系,想办法让自己的商队参与运输粮草辎重。<br><br>四月十二,消息传到辽东。<br><br>平辽之後为了节省运粮成本,缓解後勤压力,同时防止建奴去而复返。<br><br>平辽大军主力分别驻守在不同地方。<br><br>黄得功率领本部兵马驻守在渖阳。<br><br>刘肇基率领本部兵马驻守在赫图阿拉城。<br><br>李定国驻守在鸭绿江西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