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王朱慈炤来到乾清宫,对着崇祯跪地施礼“儿臣参见父皇!”<br><br>崇祯没有让他起来说话,而是直接问道“太子的事你怎么看?”<br><br>朱慈炤浑身一震“儿臣不懂,请父皇明示。”<br><br>“你觉得太子是在勤王,还是在造反?”<br><br>“儿臣以为,这件事有蹊跷。”<br><br>“什么蹊跷?”<br><br>“太子本就是储君,没有造反的道理,所以儿臣更倾向于勤王。”<br><br>崇祯冷下脸质问“你的意思是说谢三宾和王承恩都该死了?”<br><br>“儿臣不敢,儿臣只是分析太子的情况,与他人无关。”<br><br>“哎!”崇祯叹息一声,用沧桑的声音吩咐“起来吧。”<br><br>“谢父皇!”朱慈炤站在旁边低着头,不敢和崇祯对视。<br><br>看着朱慈炤窘迫的模样,崇祯心中有些唏嘘。<br><br>在别人眼里,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br><br>在朱慈炤眼里,他既是高高在上皇帝,也是威严的父亲。<br><br>普通人能体会到的亲情,恐怕在朱慈炤心里没有什么概念。<br><br>为了不耽误大事,崇祯走上前拍了拍朱慈炤的肩膀“太子的事与你无关,但接下来朕交待的事与你有关。”<br><br>“请父皇明示。”<br><br>崇祯压低声音“南京的叛军已经攻下了淮安,正朝徐州进发。不出意外的话,徐州也会失守。所以要提前在徐州后方择一地点布防,筹备粮草。”<br><br>徐州会丢?<br><br>朱慈炤十分震惊。<br><br>仗还没打呢,他的父皇怎么会知道徐州会丢?<br><br>崇祯并不打算解释什么,而是继续说道“济南府!朕要在济南府布置兵马。”<br><br>朱慈炤缓过神后问“儿臣能做什么?”<br><br>“负责筹备全部的粮草。”<br><br>嘉定伯周奎死后,他手里的商队便被朱慈炤通过中间人买了下来。<br><br>通过商队运粮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br><br>朱慈炤想了想“父皇,漕运已经断了,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从南方买米。如果大量购买白米,需要通过南方的商人走私到北方。如此一来,粮价会上涨不少。”<br><br>崇祯淡淡说道“钱不是问题,需要多少告诉王承恩,让他从内帑支取。”<br><br>“儿臣遵旨。”<br><br>“另外还要从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