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金陵找你。”
“沈某所做的一切,皆是按照丞相大饶吩咐,何错之有?”沈东善故作茫然地问道,“丞相大人命我平息风波,如今六大门派和四大世家已然罢兵言和,莫非丞相大人还不满意?”
“你知道我在意的不是这件事。”贾侍郎推开沈东善,气哼哼地坐到一旁,不悦道,“是后面的事。”
沈东善一脸茫然,错愕道:“后面的事,我依旧是奉丞相之命,千方百计让洛瑾一统江湖……”
“奉丞相之命?”贾侍郎眼睛一瞪,呛声道,“丞相大人可没让你假传圣旨,更没让你冒充朝廷招安。”
“大人可还记得,当日在栖霞寺内,我借你官印时所的话?”沈东善反问道。
“什么话?”
“我自己已心生一策,并且这一策对江湖中人或有奇效。”沈东善提醒道,“当时,大人可是连想都不想,便欣然允诺。并且放言,只要我能达成目的,无论做什么事,尽可放开手脚,无所顾忌。难道大人忘了?”
闻言,贾侍郎不禁眉头一皱,狐疑道:“当日你对江湖中人有奇效的计策……就是招安?”
“正是!”沈东善点头道,“大人高居庙堂,对江湖中这些莽夫粗汉或许不甚了解,对付他们绝不能用直捣黄龙的方式,反而要旁敲侧击,引他们主动上钩。当时,我若直接提出推举武林盟主,他们势必怀疑我别有用心,继而相互猜忌,最终难以促成大事。江湖中人对朝廷一向敌视,所以我故意提出招安,他们势必群雄激愤,一致反对。如此一来,反倒能让他们放松对我的戒备和警惕,再加上蒙古蓉不断施压,最后他们主动提出要推举出一人,主持武林大局。如此一来,岂不是两全其美?”
贾侍郎沉思片刻,迟疑道:“假传圣旨暂且不提,单推举武林盟主一事,你又作何解释?丞相大饶意思,是让你帮洛瑾一统武林,可你为何要搞出这么多名堂?你可知道,眼下的江湖之中,人人蠢蠢欲动,但凡有点势力的都想去争他一争。”
“贾大人,你太高看沈某了。”沈东善苦笑道,“沈某并非神仙,我在他们眼中更是一文不名。你以为我只凭几个金元宝,便能号令群雄?如果一统江湖如此简单,沈某早已是武林盟主,又何必辛辛苦苦地到处做买卖?大人,欲收其人,必先收其心,你想让洛瑾执江湖牛耳,便要让他名正言顺地坐上武林盟主的宝座。唯有如此,才能令武林群雄心服口服。如若不然,就算朝廷封洛瑾十个武林盟主,到头来也只是有名无实,又有何用?这些练武之人大都思想守旧,行事古板,脾气更是十分古怪。他们若是不服,就算皇上驾到,也绝不会屈服。但若是服了,就算是个叫花子,也能让他们死心塌地俯首称臣,肝脑涂地。因此,洛瑾唯有光明正大的成为武林盟主,才能实至名归,一呼百应。”
“可此事要等一年之久……”
“丞相的大计已苦心经营十余载,难道还在乎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