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急匆匆来了几名御史。<br><br>看到桌子上还摆成一落的奏折,明显松了口气。<br><br>孙老御史捋了捋胡须,“几位大人这是有事?”<br><br>站在最前面的御史讪讪一笑。<br><br>“下官忽然想起自己今天写的折子中有几处措辞不当,冒然呈送御前,实是大不敬。<br><br>还请老大人允许下官先将折子拿回去修改一番。”<br><br>孙老御史扫了一眼面前的两摞折子,点了点头。<br><br>“拿吧。”<br><br>那位御史连忙走过去,径直走到最左边的一摞,翻出自己的奏折来。<br><br>朝着孙老御史笑了笑,弯腰离开了。<br><br>孙老御史面无表情地看向后面几位。<br><br>“你们呢?也是有措辞不当的地方?”<br><br>几人面面相觑。<br><br>“下官写了几个错别字。”<br><br>“啊,下官也是。”<br><br>“还有下官,下官也写错了字。”<br><br>孙老御史被气笑了,轻轻拍了拍左手边的折子。<br><br>“没猜错的话,写错别字的都在左边这一摞吧?”<br><br>御史们涨红了脸,不停地擦着汗,不敢接话。<br><br>开玩笑,清河县主都说了御史们的眼睛是雪亮的。<br><br>现在弹劾她和萧彦教子无方,不就等于承认自己眼瞎?<br><br>何况张院判从王府出来,可是亲口佐证了琳琅小郡主的伤势。<br><br>他们当然得紧急撤回原来写好的奏折了。<br><br>孙老御史扫了他们一眼,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br><br>“咱们做御史的职责就是纠察,弹劾朝中官员,肃正纲纪,劝谏郡王。<br><br>虽说摄政王行事悖逆世俗,我等要坚决反对,但身为御史,奏事还是要讲究事实。<br><br>不应该听风就是雨,更不应该牵扯其他,你们觉得呢?”<br><br>几个御史神色尴尬,纷纷弯腰应是。<br><br>“老大人教训的是,我等记下了。”<br><br>然后拿着自己的奏折,灰溜溜离开了。<br><br>只剩下桌子上右边一摞奏折。<br><br>孙老御史挥挥手吩咐小吏,“去吧,把这些奏折都送到宫里去。<br><br>然后吩咐所有御史过来集合。”<br><br>小吏一脸不解,“老大人可是要吩咐大人们做什么要紧事?”<br><br>孙老御史起身正了正官帽,神色严肃。<br><br>“命所有御史同我一起,去延请名家大儒,陛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