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来,除了最初的几年和中间的两三年没跟人打仗外,其余的时间基本上年年都在与人打仗,打仗不光烧光了国库的钱粮,也把老百姓给烧穷了,同时也把人给烧没了。
之前她有查阅过她皇祖父初登基那会儿的户籍,那时全国有一千二百多万户人家,总人口数达到五千六百多万,到她皇祖父与人开第一场仗的前夕,全国有一千三百多万近一千四百万户的人家,全国的总人口数大约是五千九百多万人。
但是现在他们国家只有九百多万户,人口总数还不到四千万,其中很多都是些孤寡老人或者是稚子孩童及一些未成年人,以及一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伤残之人。
老实说,他是很能理解那些主和之人的心思的,这没钱粮没人的,这个仗还怎么地打啊?那打耗的还不是国力,苦的是老百姓,所以要她说啊,这个仗能不打还是尽量的不要打,但这貌似也不是她所能左右的,一切还是得看老皇帝的意思,他要是打,谁还能违抗命令的不打不成?
萧黎知道这个事情今天是议不出个结果来的,这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在那个主战还是主和上扯来扯去的,委实没得点意思,所以她也便收了心思,认真地看起她案牍上的书籍来,以至于老皇帝跟那些大臣们什么时候结束话题的她都不知道。
老皇帝见她看书看得十分认真,遂也就没有去打搅她,而是直接就拿起了面前的奏折开始批阅了起来。
萧黎读完一本书之后,王公公就过来提醒她,“小主公,该用午膳了!”
“哦,好!”萧黎放下手中的书籍,然后去到不远处的案前用膳。
待午膳结束之后,老皇帝要去外面走走,叫上萧黎和她姑姑一道,期间,毫无疑问的老皇帝对她的学业又考校了一番,不过今天考校的内容却是从萧黎刚才读的那本书籍上来的。
萧黎没有让他失望,就他提出的那些问题萧黎都能一一作答,虽然有两处的答案不是那么尽善尽美,但是最主要的点子还是答上来的,这对于一个还不满十岁的孩子来说,已然是不错的了,老皇帝很满意。
消食回来之后,老皇帝就就着上午他跟几位朝臣们的商讨事宜又向萧黎复问了一遍。
萧黎就道,“为什么要打仗?”
“嗯?!”老皇帝就是一怔,看着她的神色就严肃了起来,“别人都欺到了你的头上了,你不回击么?”
看来老皇帝是主战的!
萧黎就跟他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说为什么是我们跟人家打,而不是让别人跟人家打呢?”
“嗯?!”老皇帝又就不明白她这话语里的意思了。
萧黎就继续跟他解释道,“倘若今年没天干,是丰收之年,咱们国库充盈,这场战无论如何都是要打的,所谓泥人儿都还有三分火性呢,更何况我们还不是泥人,我大魏向来就不是那种畏战之人。
但是今年天干,老百姓欠收,赋税交不上来,国库空虚,若是开战的话,无疑是让我大魏老百姓的日子雪上加霜。
现在马上又是冬天了,我大魏的将士们与人开战的地方又是北方的边塞地区,那边冬天最是寒冷,我们除了要供给将士们的吃喝柴草外,还要多备些冬衣。
要抵御北方的严寒,普通的冬衣是不行的,一定是要那种十分厚实的冬衣才成,否则不抵事,这又是一项大的开支。
这将士们开拔到边塞之后,若是战事不能尽快的结束,对方若是有意地拖延着我们,这短时间还好,若是时间长了,毫无疑问对我方极为不利。
最主要的是西齐那边距离我大魏边境是几千公里的草原,他们来骚扰我们容易,但是我们要是主动的出击他们的话却还是有些难度的,我们总不可能也像他们一样骑着马追着他们在草原上到处跑吧?”
老皇帝就叹息着点头,“是啊,这也正是皇祖父顾虑的地方,西齐是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