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的家里不是金玉满箱满柜的?
虽说这捐献是自愿的,凭借着自己的良心来做这件事情,但你们就捐这点啊?一旦粮食等多少?五六十斤。
那一顷良田等多少亩?二百四十亩!一亩良田产多少斤的粮食,怎么说也有两百五六十斤吧?
你说你们捐的这点粮食算什么?打发叫花子啊?那朝廷是叫花子吗?我跟臣相大人是叫花子吗?你们这做的也未免太不尽心了吧?”
众人都就垂下了头,不敢吭声,过了好一会儿那姚朱公才道,“蒋大人,臣相大人,这不是我等不想多捐啊,而是实在是没有办法啊?您二位说,今年大旱,我们也都是受灾啊!”
跟着便有人附和道,“是啊,是啊,这天老爷他是公平的,那旱了其他老百姓的同时也旱了我等啊,我等可没有被他老人家特殊照顾过。”
“是啊,是啊,这田里地里没产出,我们就是想多捐也是捉襟见肘无能为力啊!”
蒋泓辙听了他们的言,正欲发火,一旁的老臣相却笑道,“没错,今年确实是大旱,老百姓们的庄稼地里头今年子也确实是欠收。”
众人都就纷纷点头,“唉唉唉,就是,就是!”
老臣相却接着说,“但是,今年子大旱,但是往年去没有大旱,往年可是风调雨顺,你们一个个的拥有那么多的良田,难道就没有存粮?
就拿陈老板你来说吧,你家在衙门登记的良田是三千二百七十六亩,按照蒋大人之前所说的,一亩良田保守估计算它的粮食亩产量是二百五十斤,那么光去年一年你家粮食的收成就有八十一万九千斤,这只是按照一个最低的亩产量来计算的,好的亩产量能达到二百八十斤,还不说你家前些年的粮食产量。
据老夫所知,你家也就五六十口人,这么多粮食,你家那么点人吃得完么?”
被点名到的陈老板垂着一张通红的脸是丝毫都不敢有反驳的意思,老臣又接着说,“还有姚朱公您,您可是咱们燕京城里有名的积善之家呀,堪比陶朱公的人物,您家的良田可是有近十顷啊,虽说你家有百来号人,但是那么多的粮食也吃不完呀,怎么,是放在那里等着它发霉呀,还是等待着机会待价而沽啊?
我可告诉你们,陛下可是有圣旨严明在先,谁要是胆敢发国难财他就诛谁的九族!”
在场的众人一听,都倒吸了一口凉气,那姚朱公更是直言“不敢,不敢!”
之前的厌胜之祸,他们可都是亲眼领教过了的他们的这位铁血帝王的手腕的,那么多的人,前前后后的诛杀了十几万之多,从朝中的肱骨重臣要臣,到皇亲国戚,到普通的市井小老百姓,凡是与那件事沾上边的,无一例外。
看着他们一个个脸上的惧色,老臣相就道,“诸位,拿出点你们的诚意吧,你们捐了,朝廷是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的。”
老臣相的这一招恩威并施,让在场的众人都不敢再怎么的耍小心思。
那姚朱公率先就改口道,“那我捐五万石的粮食,两千斤的干菜,和三千斤的干肉!”
他这一开头,后面的人也纷纷地效法了起来,无一例外,那所捐的粮食都没有少于一万石的,也是干菜和干肉的都在捐,还有捐碳火柴火的。
几十万的石粮食虽说还远远不够,但是也比之前的几百几千石的好很多了。
一场捐献下来,到结束的时候已经是临近中午了,两位大人在对着一众富商巨贾们说了一记漂亮的感谢话之后大家也就纷纷地散去了。
蒋泓辙就对着老臣相叹道,“唉,还远远不够啊!”
老臣相就道,“先慢慢来吧,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还有十二三天的时间,发往各州郡的折子昨天也快马加鞭的送出去了,相信不出几天,其他地方也会征集到一些粮草。”
蒋泓辙就点头,“希望如此吧。”
老臣相就相邀道,“走吧,先去我府上用午膳,再顺道也商量一下这接下来的事情该怎么做。”
蒋泓辙就点头,“也好!”
然,两人才走了几步,然后迎面一个就与一个老皇帝身边的小太监相遇了,“大司农,臣相大人?!陛下宣您二人进宫去有事商议。”
蒋泓辙和老臣相就相互对望一眼,老臣相就问,“现在就去?!”
那小公公就微笑着点头,“现在就去,陛下正在勤政殿里候着呢,而且您二位的午膳陛下也已经吩咐人让御膳房的在备着了。”
两人就拱手,“喏!”
两人进到宫里,在跟老皇帝行了一礼之后,就看到萧黎竟然也在那里,于是老臣相就笑着道,“原来小公主也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