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请问阁下是……?”
道一微微一笑,拱手行礼,语气恭敬而温和。
“在下道一,是大同学宫的弟子。”
“奉命前来拜见师尊秦掌尊。”
书童闻言,目光微微一闪,随即露出几分恭敬之色,轻轻点头。
“原来是道一师兄。”
“师尊早已吩咐过,若师兄前来,便直接带入后院相见。”
“请随我来。”
书童说着,缓缓推开大门,带着道一穿过前院的回廊,沿着蜿蜒的石径,向书院的深处行去。
道一跟随书童缓步前行,目光不由自主地四下打量着这座幽静而雅致的书院。
书院中,古木苍翠,竹影婆娑,四周环绕着低矮的围墙与高耸的山石,隐隐透出几分悠远的书卷气息。
他曾多次听师兄们提起过这座“清溪书院”,这是师尊多年前亲自设计建造的书院,布局精妙,结构严谨,宛若世外桃源一般。
书院的正中,有一座三层高的书阁,阁顶用青瓦覆盖,檐角悬挂着几盏风铃,微风拂过,风铃声轻轻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座书院的古老与宁静。
而在书阁旁边,则是一座宽敞的演武场。
演武场的四周环绕着高大的石柱与围栏,中间铺设着细腻的砂石地面,空旷而宽敞。
据说,当年无论是大同学宫的弟子,还是外来的武林中人,都曾在此切磋武艺、比试技艺,留下了无数传说与故事。
道一一路走过,只见演武场上空无一人,唯有几只鸟儿在石柱上栖息,时不时发出几声清脆的鸣叫。
他的心情也渐渐平静下来,眼中闪过一抹淡淡的怀念。
“真没想到,师尊当年来到大尧,随手所创立的书院,竟依旧保留着原貌。”
“我自入学宫后,便一直听师兄们谈论这座清溪书院,如今得以亲眼所见,果真是幽雅宁静,与世隔绝。”
“难怪师尊初来京城,就马不停蹄的赶到这里,在此歇脚了。”
道一心中感慨万千,目光微微闪动。
就在此时,书童的脚步突然停了下来,转过身,恭敬地指向前方那座古朴的竹亭。
“道一师兄,师尊正在竹亭中等候。”
“您请——”
道一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缓缓走向那座竹亭。
竹亭中,青竹环绕,清风徐来,一位身着青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负手而立,静静地望着眼前那片青翠的竹林。
他的身影虽然看上去有些单薄,但却透着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气质。
那是一种经历了岁月洗礼与风雨沉淀之后,方能散发出的无尽威严与底蕴。
这位老者,正是当今天下最负盛名的武学泰斗——秦玉京。
“师尊。”道一缓缓走到竹亭前,俯身行礼,声音中透着浓浓的敬意与恭敬。
“弟子道一,特来拜见。”
秦玉京闻声转过身来,目光中带着几分温和的笑意,轻轻点头。
“道一,许久不见。”
“自你被派往大尧,追随昌南王之后,已有数月未曾谋面。”
“如今再见,你倒是比以往更沉稳了不少。”
他的话语中透着几分淡淡的关切与欣慰,仿佛一位长者在审视着自己多年未见的弟子。
道一微微抬起头,目光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轻轻点头。
“多谢师尊关心。”
“弟子此番前来,是奉命向您汇报有关于昌南王萧宁的近况。”
秦玉京目光微微一凝,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与探寻的光芒。
“哦?萧宁?”
“自从在天机山,得知萧宁被评为‘甲子魁首’后,我便来到了京城,一路上对他多加关注。”
“他年纪轻轻,便能在武学、兵法、谋略之道上皆展现出不凡天赋,着实罕见。”
“而这次北境之行,听闻他以一己之力平定叛乱,更斩杀北境悍将鲁通。”
“如今回到京城,又与穆起章签下生死比武之约。”
“这等胆识与气魄,确实让我越来越看不透他了。”
秦玉京轻轻摇了摇头,眼中带着几分深思与感慨。
“道一,你是学宫之人,亦是昌南王麾下的军师之一。”
“你如何看待此人?”
他的声音平和而缓慢,却透着一股无形的威严,仿佛一双锐利的眼眸,已将道一的内心看得通透无比。
道一深吸一口气,神色微微凝重,沉声说道:
“师尊,昌南王的决断,远比我等所想象的更加坚毅与决绝。”
“至少,传闻中的所谓纨绔,是断然不可信的!”
“他不仅仅是一名王族贵胄,更是一名真正的将才与统帅。”
“在北境,他身先士卒,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