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果然不凡。”<br><br>紫烟绕低声感叹:“面具公子的才华,当真是鬼斧神工。他的诗,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物象描写,而是赋予了石灰一种人格化的伟大意义。”<br><br>丹凤朝阳的目光中闪过一丝欣慰,嘴角轻轻扬起:“他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这等才华,这等心志,世间罕见。”<br><br>柳山居的目光定定地望着圆台上的萧宁,眼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br><br>他原以为萧宁的选择不过是哗众取宠,却万万没想到,这短短四句诗竟让他深感惭愧与钦佩。<br><br>“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柳山居喃喃自语,“如此气节,竟是我一生都未曾想到的高度。”<br><br>他缓缓摇头,目光中带着几分叹息与敬佩:“我输了,输得心服口服。”<br><br>圆台中央,白雪霁将诗卷轻轻展开,目光扫过字句,眼神中闪过一抹罕见的震撼与赞赏。<br><br>她轻声念道:“此诗虽仅四句,却以石灰喻人之气节,千锤百炼,烈火焚烧,毫不动摇。这清白之志,更如皓月当空,令人心折。”<br><br>她微微抬头,目光落在萧宁身上,声音中带着一丝难得的柔和:“面具公子,此诗之高,已超出凡俗。”<br><br>台下的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观众们纷纷感叹:<br><br>“这首《石灰吟》,堪称绝世佳作!”<br><br>“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样的诗句,恐怕连文坛大儒也难以望其项背!”<br><br>“面具公子的诗才,已然登临顶峰!”<br><br>一名白须老者轻轻拂须,声音中透着深深的感慨:“如此才华,早已不局限于才情,而是一种大胸怀、大气度的体现。”<br><br>而萧宁,依然平静地站在圆台中央,神态淡然如常。<br><br>他似乎并未因这首诗引发的轰动而感到任何自满,而是将笔搁下后,静静地看向远处的湖面,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br><br>秋风再次拂过湖面,卷起菊花的清香,将这场比试的余韵推向了更高的巅峰。<br><br>在场每一个人心中都明白,面具公子的才情,已经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br><br>今日的缘会,因他而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br><br>然而,他的平静与淡然,却让所有人更加感到敬畏与折服。<br><br>这位面具公子,究竟是何许人也?<br><br>圆台上,萧宁仍然安静地站立,面具遮掩着他的面容,但那股从容与淡然的气质,依然让人无法忽视。<br><br>周围的掌声渐渐消散,剩下的是一种敬畏与钦佩的沉默。<br><br>此时,柳山居和几位文坛大家已经从观众席中缓缓走出,目光中带着深深的敬仰。<br><br>他们的步伐似乎有些沉重,却又显得极为郑重,仿佛在面对某个高不可攀的存在。<br><br>就在萧宁低头整理诗卷之际,柳山居已经走到了他的面前,眼神中夹杂着复杂的情绪。<br><br>“面具公子,”柳山居的声音低沉而诚恳,“今日的诗作,令人钦佩。尤其是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等气节与情怀,实在让我佩服不已。”<br><br>他微微躬身,语气中透出一股深深的敬意。<br><br>“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必定是胸怀坦荡、心志高远之人。柳某自愧不如,今日的认输,完全是心服口服。”<br><br>萧宁听后,微微抬头,目光依旧清冷如水,神态淡然。<br><br>他没有说什么,只是轻轻颔首,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br><br>他的气度,远远超越了普通人的理解,仿佛从容自信得让人无法反驳。<br><br>柳山居深深一叹,目光中带着钦佩和忏悔。<br><br>“面具公子的才华,已经超越了我想象中的一切。今天的诗会,是我一生难得一见的风景。真心希望能从这里学到一些诗词上的心得。”<br><br>与此同时,另一位年长的文士也缓缓走了过来,神情略带恭敬与畏惧。<br><br>他是柳山居的挚友,也是文坛上的一位老前辈。<br><br>听闻柳山居认输后,他的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复杂的情绪。此时,他走到萧宁面前,轻声说道:<br><br>“公子,今日的《石灰吟》令我深感震撼。我年事已高,诗作早已不如年轻时,但从未见过如此气度恢宏、意境深远的诗作。”<br><br>他微微一拱手,语气中含着一丝真诚的敬意:“您所写出的诗句,不仅仅是咏物,更是对一种精神的升华。这种胸怀与格局,我等岂能望其项背?”<br><br>萧宁只是微微一笑,目光仍旧淡然。<br><br>他并不急于回应,只是静静地接受了这些赞美。此时的他,已经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深度与广度,不仅仅是诗作,连气度也令所有文人感到自愧不如。<br><br>/tuihunnitidewodanghuangdiyouqiufuhe/45413242<br><br>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cxzz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