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真的与众不同?
亦或是,这不过是人们的夸大之词?
无论答案是什么,洛青霜决定再留片刻。
她想看看,这个所谓的面具公子,是否真的如人们所言,能超越柳山居和徐白眉的诗才?
空气中,似乎有一股无形的期待在涌动。
洛青霜不动声色地重新坐下,目光静静地注视着台上的面具公子。
胭脂湖畔,秋阳渐浓,湖面在阳光的映衬下波光潋滟。
微风轻拂,柳枝摇曳,菊花的芬芳随风飘散,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宁静而悠远的气息。
然而,这样的景色,此刻不过是背景。
所有人的目光,已然聚焦在圆台之上,聚焦在那位面具公子的身上。
萧宁缓步走上圆台。
他身着青衣,衣袂随着步伐微微摆动。
头戴的面具遮住了他的面容,令人看不清他的真实神情。
然而,他周身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气度,却如秋日的清风般,浸润了每个人的心田。
他步伐从容,每一步都仿佛踩在人的心尖上,稳而不急。
他的目光透过面具投向远方,带着一份超然的淡然与自信。
这一瞬间,所有的议论声都静止了。
场间的喧闹似乎在他的脚步中被化解,时间仿佛停滞了一般。
观众们屏住了呼吸,唯恐打破这一刻的宁静。
洛青霜原本已准备起身离开。
可此时,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萧宁的身上。
那抹青衣,那从容不迫的气度,竟让她的目光停驻片刻。
她的眉头轻轻皱起,内心涌起一丝疑惑:这个所谓的面具公子,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萧宁站定在圆台中央。
他的身形挺拔如松,仿佛天地之间的一抹孤峰,稳稳伫立。
他的双手轻轻抚过书案上的笔墨,动作缓慢而优雅,仿佛这一刻,他已将自己与天地融为一体。
那副面具虽遮住了他的面容,但他举手投足之间,却自然流露出一种独特的风采。
台下的观众,甚至连洛青霜,都被这一幕深深吸引。
“他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参赛者吗?”洛青霜在心中暗问。
她并不相信,但又无法否认,眼前这人,身上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吸引力。
萧宁轻轻提起毛笔,笔锋微微悬停在空中。
他的动作缓慢,却并未显得犹疑。
相反,那种沉稳与笃定的气度,仿佛是天地间最为自然的节奏。
“要开始了!”有人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期待。
萧宁低垂的目光忽然抬起,目光穿过面具,与天地相对。
这一瞬间,他的周身似乎散发出一种难以名状的光芒,那种气势让台下所有人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他挥笔。
笔锋触纸,行云流水般的字迹逐渐成形。
每一笔落下,仿佛都带着一份天地的韵律与情感的共鸣。
他没有急于作诗,而是在笔墨之间,将自己的气韵融入其中。
那种从容与优雅,那种如水般的沉静,却让人觉得,他已然胜过了那些曾急急忙忙落笔的参赛者。
洛青霜的目光渐渐收敛,落在了他的笔锋上。
她不知为何,竟对这位面具公子生出了一丝好奇。
“他到底会写出怎样的诗句?”她心中暗问。
就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萧宁终于停笔,低头轻声吟道:
“秋风吹彻九重天,黄叶飘零聚复散。”
他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摄人心魄的磁性,仿佛直接穿透了每个人的灵魂。
“冷月依稀悬孤影,江山寥落隐悲欢。”
诗句一出,台下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沉浸在这几句诗的意境中。
秋风的凄凉,黄叶的飘零,那种与天地共鸣的孤寂与壮阔,仿佛在这一刻,将所有人的情感全部拉入了他的诗中。
连大儒们也不禁面露震撼之色。
一位年长的大儒低声说道:“这首诗……绝了。”
另一位大儒点头赞同:“短短四句,意境深远,既写出了秋的萧瑟,又带着一种超然的气度,实在难得。”
台下的观众此刻终于爆发出一阵低声的赞叹。
“这才是真正的诗啊!”一位文士感叹道。
“是啊,他的诗,不仅仅是对秋的描绘,更是一种对天地苍茫的感悟。”另一人附和。
洛青霜的目光微微一凝,眼中浮现出一抹复杂的情绪。
她并未开口,但内心深处,却隐隐感到了一丝震撼。
这一首诗,竟真的有了一丝触动她心灵的力量。
萧宁缓缓放下笔,面具下的神情无人能窥见。
但他的姿态却依旧从容,仿佛方才那首诗的惊艳,并不足以让他产生半点波动。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原地,目光悠然地扫过台下,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
洛青霜轻轻抬手,抚了抚鬓角的发丝。
她的目光依然冷淡,但那双清冷的眼眸深处,却多了一丝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