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洛水瑶低声感慨:“连洛神女都甘愿请教,此人的才情与见解,恐怕早已超出了凡人的认知。”<br><br>柳山居与徐白眉等大儒,此刻也纷纷露出复杂的神色,面面相觑。<br><br>“洛神女愿意请教,说明她已然将这位面具公子视为平等之人。”徐白眉轻叹了一声,目光中满是敬意,“如此胸襟,也唯有洛神女才做得到。”<br><br>而柳山居则轻轻一笑:“此子能得洛神女如此厚待,想来将来必然是文坛之星。”<br><br>此时,圆台之上,洛青霜缓缓开口,声音清冷,却透着一丝难得的柔和:<br><br>“公子所提‘中庸之道’,虽短短四字,却让我产生了无尽的疑惑与感悟。”<br><br>她微微一顿,目光中满是探究:“公子是否愿意赐教,告诉我更多其中的真意?”<br><br>她的语气虽平静,却已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恳切。<br><br>四周的议论声再次爆发,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萧宁身上。<br><br>洛青霜站在圆台中央,清冷如雪的目光注视着萧宁,虽无言语,却满含深意。<br><br>她刚刚提出的请教,如一块巨石投入湖中,激起层层波澜,甚至连空气都似乎染上了一丝紧张与期待的气息。<br><br>萧宁立在书案前,青衣掩映于月光中,挺拔如松,沉静如山。<br><br>他缓缓将目光从洛青霜身上移开,环顾了一圈四周,那一瞬间的从容与淡然,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喧嚣与疑惑。<br><br>他轻轻抬手,指尖按住书案上的笔,声音不高,却足够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br><br>“所谓中庸之道,其中更多深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br><br>这短短的一句话,犹如晨钟暮鼓,顿时让场上的气氛骤然凝固。<br><br>白霁雪怔住了,她站在师尊身后,瞪大了眼睛看向萧宁。<br><br>“不可言传?”她在心中反复咀嚼这句话,似懂非懂,却又仿佛隐隐抓住了什么关键。<br><br>观众席间顿时响起了细微的低语声。<br><br>“什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br><br>“难道是说,这中庸之道的深意,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br><br>“这……如此玄妙的回答,他究竟是何意?”<br><br>有人惊叹,也有人不解,但更多的人目光中满是钦佩与敬畏。<br><br>因为所有人都明白,眼前这个面具公子,所思所悟,早已超出了普通人能够触及的高度。<br><br>萧宁缓缓站直身子,轻轻呼吸了一口夜风。他抬头看向洛青霜,目光依旧平静如水。<br><br>“我可用另一种方式,为洛前辈展现中庸之道的真意。”<br><br>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br><br>洛青霜眉头微微一动,她的目光中闪过一丝惊讶与疑惑:“另一种方式?”<br><br>萧宁微微颔首,没有再多解释,而是转身对一旁的书童说道:“再取一张宣纸来。”<br><br>书童愣了片刻,随即恭敬地应了一声,快步将一卷新的宣纸送到书案上。<br><br>这一幕,瞬间让全场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起来。<br><br>“我为洛前辈画一幅图,能悟出多少,便看前辈的造化。”<br><br>萧宁声音平静,却仿佛带着无形的力量,震慑全场。<br><br>空气仿佛凝滞了片刻,紧接着,整个胭脂湖畔沸腾了起来。<br><br>“画……画一幅图?”<br><br>“中庸之道的答案,居然可以用画来展现?”<br><br>“这未免也太匪夷所思了!难道他真的能用一幅图,概括这么深奥的道理?”<br><br>议论声四起,有人震惊,有人疑惑,有人佩服,也有人满脸不可置信。<br><br>观众席间,更多人惊讶得睁大了眼睛,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圆台之上。<br><br>“一幅图能说明什么?”<br><br>一位年轻学子忍不住低声嘀咕。他的脸上写满了迷惑与不解:“这等深邃的哲理,连文字都难以完全诠释画又怎能做到?”<br><br>他的同伴却抬手拍了拍他肩膀,语气中带着一丝激动:“你不懂!正因如此,才更显得非凡!”<br><br>“非凡?”年轻学子皱眉反问,满脸疑惑。<br><br>那人却语气笃定:“一幅画胜千言!若能用画道展现哲理,说明他早已超越了寻常人的理解。”<br><br>这话让周围的人纷纷点头。<br><br>“不错!正因我们无法想象,所以他才与众不同。”<br><br>“能够通过洛神女的考题,这位面具公子,定然有他独特的见解。”<br><br>“连文章都能写出震撼全场的《大道之行也》,如今再以画作展现中庸之道,又有什么不可能?”<br><br>随着这几人的议论,更多人不由得点头认可,心中对萧宁的佩服又添了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