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久的下来,夫妻间到底还是变了心,再没当年的两心相映。<br><br>王妃说大公子不会如此,他见到了陆相的冷心薄情,便再做不出背弃妻子的事,见到了王妃夫妻二人生了隔阂,便不会重蹈覆辙。<br><br>可彼时听了朱姑娘这番话,她却忍不住深想起来。<br><br>大公子能坚持,那虎视眈眈看着他的人,会叫他一直有机会坚持吗?<br><br>文盈心里有些乱,但也不能替大公子做决定,她只是问:“说到底也只是一门亲事罢了,这便能死死困处两家人?”<br><br>“能与不能,不是自己人说得算,外人瞧着,咱们就是同气连枝的一家人,忌惮时便一起忌惮,谋害时便一个也跑不得,当然,有好处时自是有福同享,时间久了,即便是心里再不合,也被催得自然而然成了一家人。”<br><br>朱吟语视线落在了文盈手中的方子上:“宸兰嫁过来后,是一定要有子嗣的,陆大人这一枝算是同陆家断了联系,便与自立门户无异,小女听说当年陆相也是孤身入京,但那时陆家旁枝皆尽力帮衬,可如今到陆大人这,什么都没有了,想要扩大门楣,孩子必须要多,否则如何繁盛。”<br><br>文盈心中一紧,甚至觉得手中的方子都是烫手山芋。<br><br>她觉得朱姑娘太过冷静,将所有的事说的太过没了人情味。<br><br>但朱姑娘说的又都是事实,陆家要想繁盛,靠大公子一个人是不成的,他得需要能成材的子孙,一代代传承、一代代姻亲结下来,嫡系旁支皆要有。<br><br>只是理解归理解,文盈的身子还是有些凉,甚至不知该如何回答。<br><br>朱吟语缓和了两口气,面上神色稍稍暗淡了下来:“盈姨娘,若是为着陆大人,你合该早些有子嗣才是,但若是为了你和你未来的孩子,还是莫要有为好,一个庶出的孩子,生母出身不高,日后的日子一步比一步难,盈姨娘,不知这些你是否有想过。”<br><br>不该说的话,她今日说的够多了,又何必在乎这最后的一句两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