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日头最盛的时候,明媚的日辉洒落在说理堂的牌匾之上,将其上的朱漆映照得熠熠生辉。<br><br>说理堂听上去是一处公堂般的封闭屋宅,实际上他五面敞开。<br><br>其东南西北四角立有四根立柱,立柱之间又通过一根根粗壮的横梁连接起来。<br><br>那牌匾就那么光秃秃的挂在正北方的横梁之上。<br><br>从远处看去,这说理堂就好似是一个未曾建完的屋宅。<br><br>堂内正南设有一木台,抬高了地势,台上则是摆上了一一张漆黑书案和一把宽阔大椅,书案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br><br>于木台之前,左右两侧分别摆放了五把座椅,座椅边还设有一方小案,其上同样有笔墨纸砚等物件。<br><br>距正午还差两柱香的工夫,说理堂的周遭已经挤满了人,这正午说理的事情一传十十传百,无论是看过的还是没看过说理的南泠人,皆是赶过来凑凑热闹。<br><br>不过好在,现场有些人自发维持秩序,让人依次交错坐开,好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说理堂内的情况。<br><br>“大家伙都错开些坐,现在说说话没关系啊,等会开始了可别吵嚷,切记不要影响了说理问事。”<br><br>“李老!咱知道了!”<br><br>“乡亲们,你们可知道今儿个说理的双方都是谁?”<br><br>“我就知道有慢行居的人,状告之人不知道!”<br><br>“还有,还有集市上卖笔墨的,好像是这几天才在南泠定下来。”<br><br>“哎!那慢性居的人,不也是才来?”<br><br>说理堂四周空旷,加之人一多,即使说话的人没有太大声,也让周遭变得嘈杂无比,乱哄哄的……<br><br>与此同时,苏宅之内,苏泠满脸焦急的冲着苏正勋说道:“爹!志军哥这事情可如何是好啊!”<br><br>苏正勋凝眉端坐,长叹一声道:“事已至此,我也没办法叫停这场说理。”<br><br>“只能期望志军切莫做得太过,惹恼了顾先生一家。”<br><br>“嗨呀~”苏泠急促道:“志军哥这回也太冲动了,其实没多大的事情,他却非要闹到说理去。”<br><br>“眼看着说理要开始了,咱要不要去看看?”<br><br>苏正勋思量片刻,开口道:“去吧,万一到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