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摇了摇头:“元辅逼迫于朕,二位阁老不在,朕也只能信吕卿了。”
说罢,似乎意兴阑珊。
也不等吕调阳作答,便又抬起脚步继续往前走。
吕调阳看着皇帝无助的背影,莫名有些无措。
他顿了片刻,终于还是咬了咬牙,快步跟他。
走到皇帝身旁,低声道:“陛下,元辅此举,乃是要废黜司礼监!阻绝两宫!甚至限制陛下!”
“有违人臣之道,臣必不能忍!”
朱翊钧这才放缓脚步,等吕调阳跟上。
他偏过头看着吕调阳,寂寥地说道:“吕卿,元辅何以如此待朕?”
吕调阳默然。
两人一问一答之间,远处张宏,一路小跑了过来。
张宏到了进出,并未直接开口。
只看了一眼吕调阳,眼神征询朱翊钧。
朱翊钧怫然不悦:“吕卿乃是肱股之臣,说给朕知道,就是说给吕卿知道,何必遮遮掩掩,奏来。”
张宏躬身应是,禀道:“陛下,方才通政司那边出了点事端。”
“冯大珰的人去取奏疏,通政司却说奏疏已经被司礼监取走了。”
“两方争论了起来。”
朱翊钧听罢,深吸一口气,避免喜怒形于色。
他揉了揉眉心,显得有些头疼。
吕调阳却忍不住,直接问道:“冯大珰不是去了么?闹出结果了么?”
张宏瞥了皇帝一眼,见没有反对,心里就有了底。
对吕调阳点了点头,回道:“冯大珰回司礼监就为这事,自然是问出来了。”
“是当值的随堂太监,将奏疏取走了。”
吕调阳一怔:“奏疏呢?”
朱翊钧突然抬手,打断了二人。
他神色莫名,喃喃道:“奏疏……送到慈庆宫那边去了吧?”
吕调阳反应过来!
悚然一惊!
他猛地看向张宏,希望从他这里得到答案。
在吕调阳惊骇的眼神中,张宏缓缓点头:“是,随堂太监将奏疏,呈递到陈太后那边去了。”
朱翊钧点了点头。
他闭上眼睛,喟然一叹。
拨云见日,水落石出。
原来如此,一切就说得通了。
虽然慢了半步,但他终于明白了高拱的依仗是什么,也终于意识到高拱的谋划是什么。
难怪。
难怪高拱敢呈递这道《新政所急五事疏》。
难怪他与陈洪关系匪浅,当初高拱弹劾冯保,陈洪会替他暗递奏疏。
难怪高拱敢肆无忌惮封驳李氏的令旨。
难怪高拱敢承诺王崇古内阁之位,敢丝毫不在乎皇帝的教育权。
难怪他此前发现两宫关系不睦。
也难怪他穿越之后,第一次去见陈皇后,吃了闭门羹。
一个个的,都是演员啊。
他突然理解,为何历史上李氏为何那般矛盾的行为。
若是觉得高拱专权,便要将他罢黜,那此后的张居正不是更甚,为何就可以放任?
她偏偏赶走了高拱,又让张居正以首辅之身,掌吏部,为帝师,封柱国。
这完全是高拱的进阶版,为何又能容忍了?
就算有冯保说好话,多少也会警惕才对。
原来,根子在这里……
他突然联系起来,历史上高拱被罢黜之后,张居正第一件事,就是为两宫加上一样的封号,抹去了李太后最后一点弱势,让李太后与陈太后平起平坐。
他突然明白过来,冯保这般欺负万历皇帝,让皇帝愤愤评价为“欺君蠹国,罪恶深重”,都没被诛杀,被李氏护着,只赶到南直隶正寝。
朱翊钧本是忘了这些细节。
如今一联想,突然想了起来这些细节。
他甚至想起,高拱被罢黜之前,这道不记得内容的《新政所急五事疏》,分明是通过了!
那句“入四日,报曰:览卿等所奏,甚于新政有禆,具见忠荩,俱依拟行。”,萦绕在眼前,挥之不去。
是谁通过的?
皇帝和李太后决计不会通过这道奏疏,还能是谁,不言而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