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万历明君 > 第144章 磨砻淬励,文武相济

第144章 磨砻淬励,文武相济

一生不得安宁?”

    “今既欲练兵,又师出有名,何不先扫疥癣之患!?”

    这一番话,显然是针对说服皇帝,做足了功夫。

    但朱翊钧却无语地看向王崇古,提醒道:“王卿,隆庆元年,朵颜卫影克率部攻入界岭口,战报上可是写的一万五千余人。”

    “今岁朵颜卫董狐狸犯我朝喜峰口,战报亦有一万数千人。”

    “且不说是否倾巢而出,怎么到了王卿口中,战卒却止有四千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戚继光杀了一万人呢。

    这就是朝臣的通病。

    要么夸大其词,要么忽略难度,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总要想办法诓骗皇帝一二。

    无论是地方匪盗,还是卫所清缴蛮夷,动不动就是什么“遮天蔽日,军威骇人”,剿灭的战功动则“焚寨房数千所,落江溺亡上万”。

    一个三五人的邪教团伙,也能搞个大新闻,弄得好像下一刻就要杀到京城,夺了鸟位一般。

    而若是希望皇帝出兵某某。

    那对方便是人数寡寡然,装备劣劣然,疥癣之患,乌合之众。

    只要皇帝下诏,一切都会好起来。

    军情都这般泥沙俱下,搞得皇帝压根不清楚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皇帝这话一出口,王崇古心中暗道果然不好糊弄。

    王崇古轻咳了一声,并未直接回答皇帝问题。

    转而又从另一只手的袖子里,拿出另一份奏疏。

    他无视皇帝古怪的眼神,恭谨地呈上奏疏道:“陛下,方才是臣调阅的兵部案卷,或有疏漏,不过即便是按顺义王……”

    说道一半,朱翊钧直接打断了王崇古的话。

    前者看着王崇古,将奏疏推了回去。

    语重心长道:“王卿,朕知道卿心中热忱,但你先别着急。”

    “军国大事,不是你我君臣三言两语就能私下定计的。”

    “除了知彼以外,还要知己。”

    “诸军镇守九边,可有余力抽调?何部出站,出兵多少?银两、粮草需耗费几何?骑兵是否充足,能否在长城外巡战?”

    “这些朕一概不知,如何与你商讨?”

    见皇帝一再推脱,王崇古有些失望。

    虽然如今皇帝没亲政,兵事由他辅掌,但这不出兵的事,他能说了算,若是想出兵,没皇帝站台还真不行。

    正失落之际。

    王崇古只听见皇帝话锋一转:“卿不妨先将奏疏拟细致一些,届时廷上再议。”

    前者猛然抬头,露出喜色。

    朱翊钧说完这句,又看向马自强:“都蛮一役的功过,先放一放,等此事廷议完,再与兵部合议。”

    他原则上是不反对打小规模战争的,东南可是一直在打,也没人说一句穷兵黩武。

    但支持归支持,也要结合具体情况。

    一来要评估财政负担,二来也得规避发展成大战的风险。

    所以最好还是六部九卿一起合计合计。

    马自强见皇帝轻轻揭过都蛮的事,也不争辩,只行了一礼以示知晓。

    王崇古则在大喜过望之后,连忙拜倒:“臣遵旨!”

    说着,他便将两份奏疏重新收回袖中。

    这时候,朱翊钧突然又叫住了他,似乎临时起意一般,开口道:“去给蓟辽总督刘应节、四镇练兵总督戚继光去函,让他们对蓟辽朵颜卫局势陈述详情,以及……对是否出兵表个态。”

    这是老成做法,王崇古闻言,只觉得这位皇帝遇事有条不紊,滴水不漏,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等了一会,见皇帝没别的吩咐,王崇古便拱手行礼告退。

    朱翊钧点了点头,示意不远处的内侍相送。

    说句不好听的话,虽然边将上疏表态之事不过是他看似随口提的一句,但实则,他口中提到的边将一句话,会比王崇古三句还管用。

    额,当然,蓟辽总督刘应节这人,自己不熟,算是给官阶一个尊敬。

    主要还是戚继光。

    但凡戚继光说一句能打。

    朱翊钧便会毫不犹豫地支持出兵。

    反之,一但戚继光觉得不能打,即便是廷议觉得能打,那朱翊钧还是要力排众议的。

    不>>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大明神探1546攻略危险反派,BOSS对我致命沦陷我,极阳生蚝,苟在截教当大佬画堂春大傻川,求你,弄死我吧娇娇媳妇妖又软,七零军少宠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