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万历明君 > 第191章 亢反严禁,当杀不赦

第191章 亢反严禁,当杀不赦

    第193章亢反严禁,当杀不赦

    入夜时分,本该就寝的朱翊钧,正躺在床榻上,双手交扣放在上腹,睁着眼睛呆愣地看着房梁。

    失神的模样下,却是在回想着白日巡视大兴县的见闻。

    尤其那一句“没闺女就只配种下田”,一直在朱翊钧脑海中循环不止。

    他当然知道是什么意思,不止他知道,在场的一众高官显贵,同样了然于心。

    借贷,是一门古老的行业。

    有史以来,官贷要略早一些,《周礼》有记,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

    私贷紧随其后,首先有载的是苏秦“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

    苏秦与谁借贷且不论,但其中暴利,不言而喻。

    也正因如此,从古到今,那些有一定产业的有“识”之士,大多会选择这个左脚踩右脚的投资方式。

    寺观便是个中翘楚。

    道门还好些,走通了上层路线,在人前往往显得收敛而体面。

    而走底层路线的佛门,吃人的模样就不太方便藏着掖着了。

    直接一些的寺庙,干脆入教的时候直言不讳告诉信众,“凡有来入教的,先着上二十两银子,把这二十两银支,生着利钱,修桥补路,养老济贫。”

    委婉一些的,便是借贷了,大和尚多是“贷于人,而复贷人,而更营之,而又以能与人取之。”

    至于利息。

    读书人利息低一点,三年翻一倍,譬如李生便“因负了寺僧慧空银五十两,积上三年,本利该百两,遭和尚终日索债。”

    自耕农、小商户则高一些,两年翻一倍——“山顶有寺,供五福神,必到佛前借本,持其所挂楮镪去,年以四成五还利。”

    高达四成五的年利,自然不是谁都能还得起的。

    于是,作为抵押的商铺、田亩,便顺理成章地落入大和尚手中。

    慈悲的佛爷,会顺带解决破产自耕农、商户的就业问题,雇佣为佃户、寺观杂工之类。

    倘若是兴致稍高的佛爷,便会讨要其媳妇、女儿,以佛法开光后,才会施舍一条活路。

    往往有人会觉得,不借贷不就从根源化解了这场悲剧么?这就太过强人所难了,老百姓抵御风险的能力,根本不可能活的这么游刃有余,一场天灾,一轮人祸,一次大病,总有周转不开的时候。

    这就是土地兼并的冰山一角,同样也是如今大明朝吃人的主流方式之一——系统性地吃人——张三不被吃,总有李四被吃。

    朱翊钧当然都清楚,甚至还清楚得滚瓜烂熟,鞭辟入里。

    但是,他所有的了解,在史书亦或者奏疏上,从来都是寥寥文字。

    这跟活生生的人,将其苦难赤裸裸地、鲜血淋漓地呈现在眼前,有着截然不同的感触。

    就好似他白日见得赤民时候的窘迫一样。

    赤民二字,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有着无与伦比的政治正确。

    这个集合所织成的大旗,无论是他的前世今生,都将其举在手中挥舞不断,奔走呼号。

    但,集合始终是集合,并不真切。

    在今生,生民之倒悬,不过奏疏上的一行字;在前世,百姓的困顿,更只是报告上的一串数目。

    在意归在意,忧心归忧心,但始终缺乏一份实感。

    只有当面所见,亲眼见到这些赤民饱受欺凌、任人宰割的苦难时,那种复杂的情绪——亲切、距离、隔阂、恻隐、愧疚、共鸣、决心——才瞬间涌上他的心头,翻腾不止,后劲十足。

    也只有这种时候,朱翊钧才能真切意识到,什么叫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想到这里,朱翊钧只觉愈发难眠。

    他看了一眼窗外朦胧的月光,干脆掀开被子翻身坐起,而后将衣物随意披在身上,推门而出。

    今夜本应在县衙之中落脚,但城中人多眼杂也就罢了,区区县衙,委实太小了点,装不下这一行二千人。

    于是,便寻了处道观下榻——毕竟,道观在祖宗成法以及资产结构的双重意义上,也算是行宫了。

    “陛下。”

    “陛下。”

    朱翊钧刚一推开房门,就见张宏与蒋克谦一左一右守在门外。

    他有些惊讶:“怎么都守在门口。”

    值守也有基本法,张宏与蒋克谦虽然是近臣,但地位在这里摆着,从来不用亲自值什么夜班的,在皇帝睡下之后,起床之前,都是自由休息时间。

    张宏犹豫了片刻:“万岁爷,惜薪司太监姚忠的事,奴婢问完话了。”

    朱翊钧漫步往院坝外走去,摆了摆手,示意两人跟上。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造个仙境给谁3河生大佬上都重生了,当然选京圈公主咯灰色终末举报我卖假药,病情复发你哭啥?刚准备打职业,老登逆袭系统来了从此音尘各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