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攻击,称美国才是世界大战的幕后推手。
经内政部调查,世界大战爆发后,在美国经过训练回到俄罗斯帝国的希伯来人,至少有4批,总人数超过700人。
乔治军改后,流浪汉一度从圣彼得堡消失。
今年冬天,圣彼得堡的难民超百万,其中大部分是来自波兰的希伯来人。
帝国为鼓励更多人参军,解除了对希伯来人的限制。
希伯来人不仅没有踊跃参军,反而纷纷逃至圣彼得堡,因为圣彼得堡有粮食。
世界大战爆发前,俄罗斯帝国的谷物产量,一度比阿根廷、美国和加拿大的总和还多三分之一。
俄罗斯帝国是全世界粮食储备最充足的国家,圣彼得堡的市场上依然有充足的粮食供应,牛肉、鱼肉、熏肉火腿、黄油,各种蔬菜水果,应有尽有。
这些难民给圣彼得堡带来严重隐患,不仅是安全上的,而且也包括粮食储备。
以圣彼得堡的粮食储备,安全度过这个冬天不成问题。
但如果加上这百万流民,那可就不好说了,毕竟圣彼得堡的总人口也只有一百万。
即便如此,只要保证铁路通畅,农村的粮食可以源源不断运到圣彼得堡,粮食永远够吃。
如果铁路中断,流民没吃的会造反。
君士坦丁堡的流民也不少。
乔治不管饭,想填饱肚子就要工作。
大部分流民都是青壮年,老弱病残是没资格成为流民的。
君士坦丁堡有很多工作机会,修桥铺路,进入工厂工作,甚至打扫卫生,只要愿意工作,肯定饿不死。
为便于向小亚细亚半岛运送物资,德米特建议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修建一座跨海大桥。
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处,宽度也超过1000米。
建桥的话,总长度肯定在1500米以上,绝对是个大工程。
技术上不成问题,1869年,美国纽约修建的布鲁克林大桥,全长1600米,工期历时14年。
俄罗斯帝国在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时候,积累了丰富的建桥经验。
乔治也不缺工人,仅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两国的俘虏,就超过50万人。
唯一要担心的是钢材。
德米特预估,要修建跨海大桥,所需要的钢材总量,可能在10万吨以上。
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