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在大明的情况完全不同。
大明朝廷已经配合渝国公迁走了本地的大部分居民,这个方案现在完全不需要专门移民,也几乎不会淹没平地。
但是在汪莱看来,这种水库的库容极低,在洪水爆发的时候,只能削减洪峰强度的能力。
无法将雨季来水全部截留,无法将全年来水全部用于发电。
在雨季到来之后,甚至可能需要专门泄洪,释放库容用于拦截后续的洪峰,所以无法完全规避下游的洪水。
建设成本较低,工程难度中等,调节效果较低。
第二个方案,汪莱称之为高效方案,仍然在宜昌或者秭归县,建立一座海拔高度两百四十米的大坝。
预计可以形成两百三十五米的水头,能够获得面积约两千平方公里的峡谷水库,拥有大约一千五百亿立方米的库容。
这个指标近似于苏联蜜月期提过的苏联方案。
这个方案会淹没一些谷中河滩土地,但能够拦截绝大部分的雨季洪水,基本能够完全控制洪峰。
在正常年份,只会浪费很少的来水,大部分流量都能够用于发电。
同样基本不需要搬迁,工程区基本无人。
建设成本较高,工程难度最高,调节效果较高。
也可以将大坝分成两个,那样工程难度会大幅度降低,成本也会有明显的上升,但那样就不如直接采用第三方案了。
第三个方案,汪莱称之为保守方案,在宜昌到重庆府之间,建设三座不同高度的大坝。
三座大坝本身的的高度都在一百米左右,但是最高位置的大坝坝顶海拔高度能达到两百七十米,总水头最高两百六十米。
近似于美国蜜月期提过的美国方案,只是将一个大坝分成了三个。
这个方案会淹没重庆府附近的几片谷地,嘉陵江中游也会形成较大规模的峡谷水库。
在重庆周围形成多个大型山谷水库,总水面面积预计在三千到四千平方公里之间,最大库容预计超过三千亿立方米。
长江三峡以上全年径流量约为五千亿立方米,但是考虑冬季枯水期的航运补水和全年放水发电的需求,三千亿立方米的库容量已经可以完全控制长江中上游的径流了。
可以在全年范围内根据需要调解长江流量,让重庆以下的长江航道全年流量和水位都基本保持平稳,不会再随季节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了。
如果宜昌以下发生特大洪水,那大坝就可以连续几个月完全不放水,让长江变成一条发源于宜昌的河流。
全年的几乎所有来水都能够用于发电。
由于淹没面积比较大,嘉陵江上游比较偏僻的地方,现在仍然有一些居民,需要额外付出资金迁徙。
建设成本最高,工程难度最低,调节效果最好。
如果只用一座两百七十米的大坝,那工程难度自然就变成最高了,现在甚至可能根本无法实现。
(第三方案260米水位形成的水库湖泊水面范围)
刚果河水利工程倒最终候选方案,基本都是长江三峡工程保守方案的放大版。
非洲是高原大陆,就算是刚果盆地这片洼地,海拔也基本都在三百米以上,水坝海拔更高。
考虑大明目前的工程能力,再加上尽可能最大化利用刚果河水力资源,所以理所当然的建议分级开发。
工程院拿出了两坝、三坝、四坝三个方案。
水坝数量越少,工程难度越大,总的工程量可能越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