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在代工模式下,车企对生产流程的掌控力弱,质量问题频发时难以快速响应。这终究是九州汽车第一款产品,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避不可免的会出现问题,到时候怎么解决是个麻烦事。
更让殷云翔耿耿于怀的是,因为产能的问题不止一次同比亚迪方面沟通,但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比亚迪的产能往往优先满足自身需求,剩下的才会排给九州汽车,更不会为九州单独建造新工厂。
一旦出现问题,产能不错的情况下,交付周期再度延长,用户流失风险急速加剧。
直到现在,虽然确定年底就会有一批大定用户交车,但八万多台哪里生产的过来?除非将比亚迪的全部产能划出来,否则起码要排到明年4-5月去。
难不成发布会召开,九州S1上市后,又要卖期车?王传福并非不想配合,但心里也有自己的一杆秤。
比亚迪才是他的产业,九州汽车他只占股40%!
最后,在代工模式下,生产成本根本降不下来。
这次比亚迪的新生产线为了匹配九州S1的造车需求,升级改造的钱一家一半,无形之中又推高了成本。
殷云翔继续道:“自建工厂可通过标准化流程和智能化产线提升品控,也可以直接管理供应链,减少中间环节。”
“最后!”殷云翔嘿嘿一笑:“现在造车虽然比之前补贴少了,但还是有补贴的嘛,总是交给比亚迪代工,我们又拿不到好处,总觉得心里有些不爽。自建工厂符合政策导向,相信只要咱们将风放出去,会有很多城市抢着给咱们提供土地和税收支持。”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
自建产能的确是件大好事,陈平江如何能不知道?“唉!你说的我都知道了,过两天我去深圳出差会提出来的。但即便是自建工厂,第一代的S1还是在比亚迪代工,你们还是要处好关系的。”
陈平江觉得自己就是个操心命。
这次出差主要就是和王传福协商九州S1产能问题。
眼瞅着年底就要召开发布会宣布上市了。
这头还欠着一屁股的债——八万多台车。
当初可是承诺的,大定用户能在年内提到车,到时候怎么交代是个大问题。
毕竟消费者们出于对陈平江的信任也好,对九州S1的喜爱也好,付了那么多钱等了那么久,现在告诉人家还得再等。
即便是陈平江路人缘强大,也做好了被人粉转黑的的下场。(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