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大唐天将军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幕府班底

第一百一十三章 幕府班底

,是一族居住一地。

    像李适之早早与兄弟们分居,天南地北。儿子的排行,不归于族列。

    如果李瑄的兄弟们不与李适之分居,将来他们儿子会论族中排行。

    “岑二十七,都知道李将军亲自邀请你入幕府为首席推官,这不就是你所追求的吗?为何不至呢?”

    一家茶肆中,文人士子相聚在一起,有人突然向一袭白衣的岑参询问。

    一般都是文人去求仕、环谒,身为上将的李瑄亲自邀请,这足见是器重了,一旦岑参去陇右,必被李瑄赏识。

    文人们都非常羨慕岑参。以为岑参曾经向圣人献文章,被李将军得知。

    “我奔波于长安、洛阳十载,碌碌无为。这次我一定在此次甲申科进士及第,待取得功名,再去拜见李将军!”

    岑参胸有成竹地说道。

    他从未与李瑄有过交集,前日突然被宋国公李适之邀请至府中,他受宠若惊。在得知李瑄要举荐他去陇右任推官后,更喜难自抑。

    哪怕进士及第,也要等好几年。

    他当时就想立刻骑马去陇右,但想到科举在即,他改变主意,准备带着功名过去。

    “哈哈……岑二十七要占据我们的进士名额了。”

    众文人笑着调侃岑参。

    但没有人认为岑参会及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岑参真有这样的能力,也不会在长安、洛阳徘徊十年,不去参加科举。

    岑参不在意士人们的调笑。

    不久后,朝廷张榜。

    此次科举进士二十九人。岑参排名第二。

    状元是一个叫做赵岳的人。

    岑参甚至来不及与同科把酒曲江,畅饮杏园。

    确定身份后,立刻走马前往陇右。

    ……

    华阴郡。

    一名叫做杨绾的青年,放下书籍,满脸忧虑。

    杨绾虽然出自弘农杨氏原武房,但和很大一部分士族一样,自幼贫寒,边耕种边读书。他很早就以聪慧多识,孝顺父母而闻名。

    “二郎被陇右的李将军邀请为行军司马,你有没有决心前往!”

    杨绾的叔父向他问道。

    “我是想去报答李将军的赏识,但自父亲去世,家中贫寒,怕离开后母亲无依。”

    杨绾一直难下决心。

    他们弘农杨氏从汉代传承至今,已一千多年,哪怕诸脉再穷困潦倒,也不失孝义。

    “这也是叔父我来此的原因!我们亲邻为你凑足路上盘缠,也为你买了马匹。你母亲我也会照看。我们读书人不应该在家以耕田种地为生,叔父无才,迫不得已如此。男儿志在四方,当如鸿鹄一样高飞,像我们先祖杨敞、杨震那样,光耀门楣,延续我们这一脉。”

    “去吧,不要有什么牵挂了。”

    杨绾的叔父将一袋盘缠交给他,并指着门外的一匹马说道。

    “叔父……”

    杨绾落泪,跪在叔父面前一拜。发他誓有朝一日功名富贵,一定报答叔父与亲邻们。

    杨绾叔父抚摸他的后背,此时无声胜有声。

    ……

    丰安县。

    刘晏也收到李瑄的信件。

    主事判官,比小小的丰安令好太多了。

    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选择去陇右才是上选。

    他与李瑄熟识,李瑄风采无双,一直让他记忆犹新。

    陇右节度副使、知节度事的李瑄亲自书信,刘晏不能不给面子。

    现在丰安县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他呆在丰安县也不过是等待下一次调任而已。

    思考一天后,刘晏就以此向朝廷辞职,待新任县令赴任,他就离开丰安县。

    刘晏离开的那一天,百姓们为他刻碑记功,之前徐建鱼肉丰安,而刘晏却宽待百姓,抑制豪强。

    他从来不督导赋税,但百姓的赋税没有违期的。可见他治县有方。

    ……

    太原。

    “为父真是感慨不已啊!我只是太原府籍籍无名的少尉,竟然被陇右李将军推荐为都虞候。”

    一间房屋内,一名>>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凡人魂修,赤象为梁魂归我处签到七零:进厂当咸鱼竟成香饽饽替嫁战王后,神妃携带空间去流放重生都市仙帝高武:猛练龙象般若功横推一切敌我乃捉鬼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