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大唐天将军 >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上不疑我,勋章制度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上不疑我,勋章制度


    李瑄屡屡能在大战中完胜,使李隆基对李瑄很有信心。

    “朕之前说的话,依然有效。只要拿下尺带珠丹,不论是死是活,都为七郎封王。”

    李隆基又提醒李瑄这件事情,可见他对妹夫尺带珠丹的恨意。

    “臣倾尽全力,只要有一丝机会,就一定逐杀尺带珠丹!”

    李瑄向李隆基拱手。

    他知道李隆基不是瞎说,历史上的天宝后期,李隆基先后给哥舒翰和安禄山封王。

    李瑄是宗室,李世民的后代。像信安王李祎一样,当个郡王,不会有大臣反对。

    “吐蕃功成,雪域高原可否上?”

    李隆基还是对吐蕃的领土念念不忘。

    “此次征服苏毗,挑选不畏冷瘴的士兵,在苏毗境内训练几年,有机会攻破逻些城!”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苏毗的十一个东岱是吐蕃入侵河陇的大后方。

    唐军若是占领苏毗的十一個东岱,等于锁住吐蕃的大门。

    将来征服吐蕃很有可能。

    不论如何,李瑄也要先为李隆基画上大饼。

    让李隆基觉得他有能力为他开天辟地。

    “有七郎在,户部迟早将雪域高原纳入版图。”

    李隆基举起杯子,与李瑄共饮。

    旁边的杨玉环默默听着李瑄和李隆基谈论,拿起杯子浅尝辄止。

    “都说吐蕃士兵视死如归,王君、盖嘉运、王倕、萧炅、皇甫尚书等皆与吐蕃有过败绩。可吐蕃在李将军手中,不堪一击。李将军之兵,个个以一当十。尺带珠丹想胜,恐怕得二百万大军前来!”

    李隆基诙谐一笑,意指吐蕃不可能战胜李瑄。

    把李瑄捧得很高!

    “臣之用兵,谋勇并进,以己之长,击敌之短,或使敌猝不及防,出奇制胜,所以能有今日的功绩。吐蕃蛮夷虽不如大唐文明强大,但其还是可取之处的。”

    李瑄没有被蒙蔽双眼。

    出征前李瑄被捧得太高,几乎被李隆基造神了,他必须胜利。

    否则李隆基没面子,他将来肯定不好过。

    “我大唐羽林龙武禁军,吐蕃效仿;我大唐节度使军使,吐蕃效仿;我大唐以军城堡垒安边,吐蕃效仿;我大唐强弩弓箭,吐蕃效仿……唯独无法学习我大唐礼义廉耻。他们有什么长处?七郎说来听听?”

    李隆基真没觉得吐蕃士兵有什么长处。

    “回圣人,吐蕃的告身制度,便有可取之处。吐蕃六告身,铁字告身,铜字告身,银字告身,颇罗弥告身,金字告身,玉字告身。哪怕是最差的铁字告身,也非勇士不可得。吐蕃的奴隶、士兵,常常为一块铁字告身悍不畏死地猛冲,一队死绝,亦不后退。所以在某些战斗中,吐蕃不论是士兵,还是奴隶,都彰显出强大的战斗力……”

    李瑄向李隆基阐述吐蕃告身制度的特征。

    “大唐对普通士兵的战功,也会授勋。”

    李隆基认为勋不比吐蕃告身差。

    “请恕臣直言。如果能有一块代表军功的黄金挂在胸前,甚至黄铜、白银,都远比勋有吸引力。”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大唐的勋官本就不完善。

    明明是授勋十二转,却有许多无军功而授勋官。

    如李瑄的父亲李适之,授上柱国。

    李适之虽然当过节度使,但军功不够上柱国。

    作为后世人,李瑄知道徽章能作为士兵的荣耀,鼓舞士气。

    “我好像能理解了。”

    李隆基微微点头。

    对于士兵,如果将一块金银挂在胸前,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此战过后,七郎记录士兵的功勋,授予玉金银铜告身。”

    李隆基心血来潮后,也想这么做。

    “我大唐不应叫告身,需变一变名字。”李瑄向李隆基建议道。

    “不错!我大唐怎么能用吐蕃的告身呢!”

    李隆基恍然,问李瑄:“七郎觉得叫什么,该怎么实施?”

    “我大唐授勋十二转,一定是取其勋字,而要颁发实物,如印章一样有意义,当为章字。组合一起,名为勋章。”

    “不同于授勋。我大唐可以将勋章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沉陷他狐仙美人:我用画卷封百妖仙不是这么修的带着超级商场逛古代重生七六年政道问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