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大唐天将军 > 第二百七十一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辩论

第二百七十一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辩论

看她。

    “哈哈……明日朝堂上,七郎将此事提出。”

    李隆基抚须一笑,最宠爱的妃子,最信任的大臣都在赞美他,还有什么不会满足的。

    “臣觉得还可以继续防止考场徇私舞弊,为后世表率。”

    李瑄决定一下做到底,为科举更加完善。

    “七郎请讲!”李隆基让李瑄直说。

    “誊录制度,此为健全的保密制度,可以进一步防止徇私舞弊的事情发生……”

    李瑄将誊录制度告诉李隆基。

    科举糊名制,曾经出现过,不足为奇。

    但誊录制度,出自后世的宋朝,是一种延续很长的制度。

    誊录制度和糊名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是糊名,而不誊录。作弊空间还是很大。

    因为有的考官可以轻易通过一个考生的笔迹,确认其身份。

    这个时代,笔迹就如同一個人的外貌,各自皆不相同。

    誊录制度是设立誊录官吏,在考生科举完毕后,誊录官吏将考生的试卷重新抄写一遍,然后糊名,将誊抄本交给考官进行评阅,以此来杜绝阅卷官通过辨认笔迹、标记或暗语来识别考生,从而确保考试的公平性。

    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行事,以确保其有效性。

    誊录书吏不得携带墨笔,誊录所用的纸张数和墨水颜色都要一致,并统一使用朱砂红笔誊录试卷。如果有违反规定的书吏,查出后必定会受到严惩。

    誊录制度的实施不仅在技术上防止了舞弊,还在制度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性。通过摘抄的誊录,考官们无法通过字迹、标注记号、暗语来识别考生,从而减少了作弊可能性。

    这样,士族也不会说糊名制是针对他们,而是面对所有居心不良的考生。

    只要有自信、有能力,皆可去考场上证明自己。

    让行卷的文人士子放弃这种走捷径的心思,一心考试。用成绩证明自己。

    “妙哉,妙哉!明日朝会一并说出,如此文武大臣不会不同意。”

    李隆基抚掌称赞道。

    和玉环娘子说得一样,李瑄真是天降的辅弼,帮助他成就圣君。

    “遵旨!”

    李瑄拱手领命。

    此事道完,李瑄与李隆基又谈论一些政治外的事情,然后向李隆基和杨玉环告辞。

    现在雪还未全部消融,李隆基只是约李瑄,等雪化以后,到骊山下狩猎。

    李瑄当然要应允。

    颜真卿、岑参等没有赴任之前,许多事情李瑄还无法展开。

    翌日,朝会。

    这一次朝会,还在右朝堂举行。

    三个宰相轮流向李隆基汇报中书门下事宜。

    当轮到李林甫的时候,李林甫向李隆基启奏道:“启禀陛下,日前京兆三原令向中书门下上禀,说因为新法,各地各县,人众哗然。现在豪强大族,在官府不肯离开,希望陛下能收回成命!”

    说完,李林甫取出一道文书,由高力士上呈李隆基。

    这不是他李林甫说的,而是地方的三原令说道。

    他只是传达文书而已。

    因为李林甫知道,不久后天下间有更多类似于三原令一样的人上奏。

    甚至还会有更严重的事情发生。

    李林甫话音刚落,大臣们左右顾看,才十来天时间,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李相是常平新法大使,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李隆基将目光转向李瑄,沉声询问。

    “常平新法是陛下与宰相,乃至于文武百官一起决定的。代表着最适合执行的策令,不容更改。一些地方小族,还妄想影响大策,简直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三原令毫无主见,竟因这点小事上奏朝廷。他在纵容地方大族作威作福呢?地方父母官竟然还能被地方小族挟持,这是什么道理?臣建议将三原令免职,警示天下县令。”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我在大唐卖烧烤半岛蝉鸣日记法医重生,先生不要欺负我!我的神秘赶山异闻玄幻:开局百亿倍增幅的我无敌了官场从秘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