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一天时间,大唐安西、北庭,西域轻骑,共五万骑渡蒲津大桥。
加上哥舒翰的麾下,一共七万士卒。
另外,李嗣业、张兴率领三万名以陌刀军、重甲步兵、神臂弩手为主的安西士卒驻扎于华阴城外。
燕军在潼关的探马,屡屡被唐军封锁在潼关附近。
燕军巡逻兵若想突破封锁,探查更多消息,必有去无回。
唐军的探马清一色大食马和大宛马,最善冲刺,来去如风,围堵之下,燕军巡逻兵难以争胜。
燕军大概清楚潼关西面,唐军陈列重兵。
西面关城,没有高山绝涧掩护,夯土城墙,并非壁垒。
是以,崔乾佑日夜派重兵守卫,将大部分强弩列在西面关城上,防止唐军突袭潼关。
但现在崔乾佑已不是考虑守潼关的问题了,若死守潼关,必会成为瓮中之鳖。
如崔乾佑所料,唐军已在河东郡县收集船只,并堂而皇之地在岸边打造新船。
唐军就算不在风陵渡强渡黄河,也会从其他几个地方的渡口渡河。
潼关六万燕军,先后分兵,使潼关显得空虚。
现崔乾佑正等待洛阳的命令传达。
……
洛阳,上阳宫。
“我儿神威,可怜的神威,为父一定为你报仇雪恨!”
“狗贼李瑄,你何德何能,敢称天策上将和秦王?朕迟早把你这个逆贼禽兽挫骨扬灰,为神威陪葬。”
严庄进入上阳宫的时候,看到安禄山正卧在榻上痛哭流涕。
在悼念战死的安神威时,他还不忘对李瑄破口大骂。
这让严庄很是无语,安禄山传他入皇宫之前,早就得到战报。
等他入殿的时候才嚎啕大哭。
当然,安禄山伤心是有可能的。
安禄山的义子可不是阿猫阿狗就能担任的,他选义子的最基础首先是胡人,其次膂力绝众。
安禄山五名最器重的安姓义子,被安禄山号称“五虎”,个个有生撕虎豹的勇力。
他们分别是安守忠、安神威、安忠臣、安太清、安雄俊。
其中安神威的武勇仅次安守忠。
若论综合能力,安守忠也是最强,在安禄山心中安守忠如汉人统帅一样。
除此之外,安禄山还有一些别姓养子,如奚族出身的张忠志,安禄山对他的器重不次于安守忠。
“拜见陛下……”
严庄走到殿前的时候,小心翼翼地向安禄山一拜。
“大夫请起身!”
安禄山摆了摆手,向严庄回应。
“将军难免阵前亡,请陛下节哀顺变。安将军泉下有知,也不愿看到陛下如此悲伤。”
严庄看透不说透,向安禄山安慰道。
他已经有所预感。
一旦一支军队转守为攻,必然露出破绽,局面被动。
归根结柢,还是安禄山在面对李瑄时露怯、不自信。
但李瑄的赫赫威名,使严庄慎重,生怕踏错以后万劫不复。
从设计诓骗他们到长安就能看到李瑄此人足智多谋,在局势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不放过一丝机会。
他一心寄予厚望的是吐蕃、回纥能放开眼界,出兵河西、陇右,截断李瑄与大本营西域的联系。
这样他们大燕就有足够的胜算一统天下。
“大夫,失去河东,潼关将没有侧翼,随时可能被唐军渡河封锁,该怎么办才好?”
安禄山抹了一把眼泪,在榻上直起身,恢复威严的神态,向严庄询问道。
他确实十分害怕。
一旦失去潼关,洛阳城就会暴露在唐军视野之下,他的皇位还能长久吗?
成为皇帝,李隆基的三妃六嫔伺候着他,确实很舒服。
唯一不好的就是病痛十分折磨,疼痛的时候恨不得将所有御医杀光。
这就是不能两全。
安禄山也更恐失去皇位,以及来之不易的一切。
“为防止唐军切断潼关,当使潼关兵马退守陕郡险要。”
严庄向安禄山回答道。
他已经收到张通儒的来信。潼关为守卫关中而生。
现在失去河东,潼关已不适合坚守。
“难道无法阻止唐军过黄河吗?”
安禄山向严庄反问。
战场向东推进一分,他心中就胆怯一分。
“陛下,先不说风陵渡、大禹渡、茅津渡、灵宝、渑池等渡口,就黄河至新安县这一段,渔民用的野渡数不胜数,我们稍有不防,唐军精锐就能渡过黄河,截断潼关之路。”
“如果我军全线布防黄河,兵力严重不足,被唐军强渡,逐个击破的风险再增。且潼关西面也会被唐军强攻。”
“是以,一味守卫黄河,非兵家可取之道。”
“陕郡则不同,一直为两京古道最难行的一段,特别是灵宝至新安县的一段,山谷纵横。只要稍加布置,不必担心唐军渡过黄河截住后路。”
“我军灵宝大胜的威势还在,唐军若攻,便让他来攻。如若不攻,就继续拖延时间,待扫清南方,再趁机与李瑄决战。”
严庄向安禄山分析道。
现如今这种情形下,当用最佳选项,让崔乾佑发挥自己的长处,在陕郡与唐军碰撞一次。
他选择相信崔乾佑的统帅能力。
现如今,崔乾佑俨然是燕军第一名将,五万破十五万的战绩,翻开厚重的史书都不常见。
“潼关之兵撤往陕郡以后,以守为主。如果唐军主动进攻,于我军有益。传令崔乾佑,此战再胜,朕封他为骠骑大将军,以国公之位待之。”
安禄山一拍床榻,听从严庄的意见。
“陛下,现潼关之兵,只有六万。硬撼唐军十万大军,人手不够。当将曳落河和洛阳的一万胡骑,一万燕云铁骑,调遣到陕郡,补充实力。”
严庄再次向安禄山请求道。
虽然他内心深处对安禄山的残暴不满,但他比谁都想守住这份基业。
若干年后,人们提到他严庄,可以与萧何、张良齐名。
“近卫走后,谁来守卫洛阳?谁来保护朕?”
安禄山眉头一皱,面露不悦。
大燕虽在源源不断地招募兵马,但占领区应募从军的汉人,都是游手好闲的无赖,想趁着战乱释放心中的野兽。
还有一些活不下去的佃农之类,正常的良家子很少加入燕军中。
以至于召兵远远未达到安禄山心中的预期。
倒是一些豪强大族在得知李瑄被拜天策上将和秦王后,选择出人出粮,支持安禄山打败李瑄。
因为豪强大族嗅到李瑄王者归来后的危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如果不付诸行动,李瑄稳定局势后,绝对会拿他们开刀。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