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少将军享从三品官吏待遇;中将军享从二品官吏待遇;上将军享正二品官吏待遇;大将军享从一品官吏待遇;元帅享正一品官吏待遇……”
已经是乾元四载,李瑄徐徐地向宰相们说起军制改革的最后一步。
早在天宝年间,李瑄任陇右节度使的时候,就有颁布军衔的念想。
吐蕃凭借告身制度,使普通武士一眼就知道吐蕃将领的地位,在军队散乱、分击的时候,听命于告身最高者。
而军衔制度,是吐蕃告身制度的最终升级版。
它明确上下级关系,拥有增强将士责任心和荣誉感、在关键时刻促进指挥和管理的好处。
现在变革一步步完成,除贱为良趋于安稳,时机已然成熟。
明确军制,使士卒心中接受军衔制度,文武分家。
李瑄也没有完全堵住“军功入相”之路。
兵部尚书,是军功入相的机会。
“启奏至尊,新改军制,第一次入衔的将领等级,犹为关键。”
众人看完军衔制度的方案,一阵思索讨论后,尚书左仆射裴遵庆将自己的想法说出。
九品十八阶,重整官制的时候,李瑄就禁止为都督、副都督、都督府长史、将军、郎将、衙将等高低将领划定品级。
那时候,宰相们就知道至尊心中有其他想法。
事实上,武将也很着急。
九品十八阶已经人尽皆知,就差实行。
但九部尚书成为从一品大员,锦衣卫指挥使也成了一品大员。
连侍郎都大跨越变成正二品。
若都督只是正三品,将被文官死死压制。
对以前来说,正三品是绝对的高官厚禄。
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武将若与文官差距过大,心中难免有其他想法。
“朕已有考虑,都督最少授予上将军衔,如南霁云、王难得、段秀实、李朱师、李光弼、郭子仪、李嗣业、车神塞、来瑱九将,授予大将军衔。副都督授予中将军、少将军衔。”
“另,兵部侍郎、兵部尚书等兵部官吏额外授衔,为大将军衔。”
李瑄明白裴遵庆的顾虑。
事实上,在李瑄心中的都督府的都督为少将军、中将军即可。
但考虑到是“从龙之功”,又经过“除贱为良”洗礼。
第一代军衔整体高于今后,为合理之中。
而且有的都督年事已高,如李瑄在陇右时期的老部下张守瑜在今年二月的时候,以身体老迈,向李瑄乞骸骨,准备回洛阳颐养天年。
张守瑜已经六十五岁,戎马一生,不复当年。
但李瑄还是决定让张守瑜干到明年春天,正好到都督府轮换、确定升迁至天策府的时候退休。
而明年,也是天策府正式运转的时候。
“至尊英明,臣等将全力支持至尊更改军制。”
宰相们见至尊对都督们的品秩进行提拔,也将心放下。
总体而言,对都督们升官,享受更好的待遇。
诸军中的普通将士,也会明确等级的提升。
在座的都是深谋远虑的大臣,都看出军衔制度对军队带来的好处。
“启奏至尊,叶护太子已在政事堂外候着。”
就在这时,韦应物向李瑄禀告道。
“诸卿细细研究军制改革,不要散去。朕会见叶护太子后,或有事与诸卿商议。”
李瑄起身向李岘、裴遵庆等吩咐一声,到政事堂的御书房中。
让韦应物将叶护太子带到御书房。
“拜见天可汗,感谢天可汗在百忙之中召见臣。”
叶护太子一入殿就向李瑄俯首拜见。
“免礼,叶护又因何事而来?”
李瑄向叶护太子询问道。
在长安势单力薄的叶护太子,已被他吃得死死的。
“移地健不尊天可汗之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