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得至尊之令,万死不辞!”
听到李瑄吩咐的承诺后,阁罗凤起身郑重地向李瑄一拜。
能登上凌烟阁,史书列传,必可荣耀千古。
云南虽国力弱小,但有大唐相助,绝对可以彻底打败骠国与真腊。
千里距离,没有太强的敌人,绝非可望而不可及的天堑。
既做唐臣,他们就要忠心到底,完成至尊赋与的使命,不枉一生。
“朕也希望在有生之年,可到南疆开拓之地。”
李瑄将阁罗凤搀扶起,缓缓说道。
用云南的阁罗凤,是因为南诏人善于在山地丛林中作战,特别是阁罗凤,他在历史上屡屡击败骠国,开疆拓土。
最巅峰的时候,南诏也可叱咤一时。
有大唐为南诏背书,以南诏为主的兵马向西南推进,披荆斩棘。是当今最妥善的办法。
大唐不仅可以留有精力,而且付出的代价也是最小的。
又相饮几杯后,阁罗凤拱手告退。
他要在长安待两三个月,如文武大臣一样上早朝。
待离开之际,李瑄会再次宴请阁罗凤。
他会令天策府准备一千张神臂弩,五百套铁甲,带回南诏,供南诏军队开拓使用。
另外,李瑄加阁罗凤开府仪同三司,颁布上将军衔。
以后,云南将不仅用大唐的文字语言,学大唐的诗文。
还用大唐的历法,引进大唐的习俗。
大唐要初步修整从太和城到益州的道路,加强云南都护府与大唐的联系。
这一条道,也是当前大唐与云南都护府交流的主道。
不知不觉,时间进入华夏历三四五八年,乾元五载。
这一年正月,在国家庆祝新年之际,李亨病逝。
历史上,李亨的寿命略胜李隆基。
但在这个时空,他未熬过李隆基。
像是被李亨的死打击到,李隆基一蹶不振,连美酒都喝不下去。
也看不进宫女跳舞。
似乎进入生命的倒计时。他天天看着落日,认为自己如黄昏一样,将要落幕。
一代帝王,无尽的孤独……
年一过,大唐开始重新调整官吏。
官制改革也已经到来。
李瑄任命刘单为商部尚书。
任命高适为文部尚书。
任命吏部侍郎张镐为农部尚书。
其余除贱为良有功者,选良为侍郎。
各部尚书也有调整。
礼部尚书赵奉章因年老致仕,李瑄赐他太子太师,在长安养老。
改路嗣恭为礼部尚书。
提拔原本的京兆尹张巡为刑部尚书。
罢免封常清兵部尚书,提拔李泌为兵部尚书,兼中央军校校长。
而封常清则为天策府枢密院的枢密使。
此非使职,而是固定的官职。
兵部侍郎张兴为辎重院的辎重使。
有他们在,先保持天策府的运转。
待整顿回纥完毕后,再开始北方都督府的换届。
李瑄需要郭子仪、李光弼、王难得带领属从,进攻回纥。
当然,南方都督府换届依旧。
李瑄准许张守瑜告老还乡,令高锴接替汉中都督。
将刘之儒调至兵部侍郎。令曲环接任新任东阳都督。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