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就会发现,本地人,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开的馆子,“服务意识”很淡。
这其实很正常。寻常他们一天接待的也就十几个人几十个人,甚至可能就几个人。而那些熟客已经习惯了上来自己动手,干什么互相都已经默契了。
突然一下子上来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怎么可能服务过来?
服务员都是懵的好吧!
他们一开始根本不知道所谓的服务意识是什么,因为小区域小范围甚至说本地小馆子,本身就只是一个不怎么流动流通的圈子。
当然,人来的多了,见的多了被说的多了也挣的多了,有些服务意识就上来了。
但更多的是这些网红打卡地被资本承包,然后本地人去夏牧场放牧,房子被资本买下来,做了民宿或者打卡点。
比如晃晃村,比如禾木——外地人比本地人多。
而在八十年代,他们很难接受圈子外的人加入进来,一旦接受了,那么就会非常信任,几乎会无条件付出,当然找你办事的时候也绝对不会遮遮掩掩,直接说出来。
他们拴好马,有两个人拿着钐镰去草场割了两大捆草来分给几匹马。哈里木他们已经打来水,用带来的搪瓷盆烧水,就着馕吃了起来。
第二天卖完鱼回来,中午饭是梁月梅做的,麦子总算是收完了,接下来是等着出售麦草。麦杂头麦尾子啥的各家就分掉了。而下一拨收获是等着油葵,还需要一段时间。
家里活能少一些,宽松一些。
“昨天那网干肉蒸着吃真不错。”饭桌上,李青侠还说着昨天的事情,“我看那老亲弟吃着可欢。”
“风干肉好吃,还有就是这年头谁家像咱家这样吃肉?俺叔应该也是有些年头没吃肉了。那盆都端上来了,能不吃?”梁月梅笑着说,“小龙这吃肉的法子,还得是能有肉才行。”
“嗯,那得空这肉得给亲家送一些过去。”李青侠说道,“小龙,你那还能弄得着这肉不?”
“那有啥不能哩?”李龙也放了大话,“进山两天应该就能弄着。那明天卖完鱼,我就去?”
“去一趟呗。”李青侠说,“这卖鱼我俩就能干。你那锁阳还有没有人卖?”
“少了。碱滩上锁阳也不可能一直都有,这些天我收了有两三吨了,老马号那么大的屋顶都晒满了。不过不碍事,我把钱留给老罗叔,让他帮着我过秤就行。”
不知道怎么的,李龙隐隐也觉得需要进山一趟。
“子弹还够不够?”李建国问,“不够给你找一些去。”
“还有不少。”李龙说道,“能再用一段时间。”
第二天又是早早起,起网择鱼卖鱼,把这些事情弄完,李龙回来把盆秤啥的都放到大院子里,袋子洗干净夹在自行车后面,这是要装肉的。
他还带了绳子,推着车子出了院子,锁好门后去了大肉食堂。
还没到饭点,他买了四个包子四个馒头带上,剩下的吃的东西,就得靠木屋里为数不多的储备了。
自从发现那些动物喜欢泡温泉,李龙觉得这就相当于找到了一个固定的打猎点。
毕竟有一个固定的打猎点,以后就不用到处跑着寻找野猪狍鹿子了,自己又没有狗,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