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不饶人的情况下,魏公袁绍做出了挥师中原的决定,他摒弃了不少谋士求稳的筹画,而是决意去冒一点风险,去和曹孟德这位老友分出一个胜负和雌雄。
不过南下虽是说起来有一二风险,但袁绍自我评估,南下中原的战事,翻车的风险近乎为零。
这股子自信,是袁绍从各个方面斟酌思量所得出的。
就出身而言,曹操出自阉宦门庭,他则是汝南袁氏的弟子,这一点曹操不如他。
就名望而言,他早年间就有盛名于世,而今更是天下诸侯的盟主,曹操的名头远不及他。
至于实际一点的情况,如所据土地的大小、治下士民的多寡、麾下将校的数目,方方面面、种种类类,他袁绍都是胜于曹操,拥有倍于曹操的实力。
是故对于今次南下中原,袁绍自认为优势在我,是十拿九稳的局。
如果在拥有这么大的优势,近乎飞龙骑脸的局面下输给了曹操,那他袁绍这张脸就没地方搁了,就如楚霸王项羽一般,以后就无面目复见河北父老了。
在拥有对曹操极大的优胜心的情况下,袁绍心下虽是自信满满,但多少还是有一二顾虑,顾虑不是来自曹操,而是来自关中。
秦王刘璋虎踞关中,就好似一头潜龙般,说不得什么时候就会腾空而起,若是他南下进展不顺,和曹操进入的相持的阶段,哪怕只有一两个月,弄不好都会为刘璋所趁。
‘此战要快,不给刘璋插手的机会。’袁绍自忖,在刘璋居于侧方,可能声援出兵曹操的情况下,他需要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平定中原。
刘璋!!!
思及刘璋,袁绍脑海中不由浮起近来收到的有关刘璋消息。
自汉中逃窜到上庸的张鲁,本是刘璋的仇敌,然而竟是在今岁做出了举西城、上庸、房陵三县归附关中的事情来,放弃了割据一方的权柄,甘愿到长安做一富家翁。
也即是刘璋什么都没做,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