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腊甸归我,大军立即开赴攀城。
两地兵不血刃,为上上之策,但绝对不要放弃武力威慑,必要的时候武力是解决问题最直接的办法,任何时候都要做好和谈和战争的两手准备。
敌我之间,善念就等于灭亡,对敌人的慈善,就是对人民百姓的欺骗和罪恶。
世间哪里有真正的公平?掌握绝对的高压态势才有公平的可能,公平是对于力量相当双方来说的,如果力量悬殊,掌握话语权的一方才有资格说公平。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弱势一方没有话语权,更没有反驳的机会和资格,如果说不公平,就是忤逆。
火龙果让指挥者和决策者必须明白,兵贵神速,自己围的起,拖不起。两万之众必须尽快找到落脚点。拖着谈,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对受压迫的民众不负责。唯快不破,不破不立!这是苦难给予的教训和经验。
战争的目的就是绝对的完全的消灭对方,消灭并非把人的生命全部结束,而是把那种反抗的敌对的思想和意识完全的消除,以达到绝对的完全的保全自己。要么绝对的优势,要么势均力敌,达到新的格局或平衡,这是不变的真理。如果不彻底埋下的隐患还会在短时间内重现引发矛盾和战争。
绝了腊甸武有格的希望和幻想,让腊甸孤立无缘,就可以好比费力扫清腊甸。解决腊甸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修正军民。
任何时候都要重视敌人,切不可麻皮大衣,骄兵必败!敌对双方瞬息万变,只有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斗争中保存实力是前提,发展壮大是目的。
保占之众也提前到达,其第一队冯凯支援方山的凯里。腊甸归我后,两支队伍合二为一,由凯里指挥向攀城进发,到达攀城后归属东哥指挥,听从胡欣调遣。大军到达攀城前胡欣为正,东哥为副,解决攀城后就地休整。
火龙果颁令:“扰民者罪责,奸、杀人者抵命。”
军民沿江停驻,对腊甸成合围兵态势。
袁冬腊甸之众,按照胡欣的指令,归属于刘成。短短半月,袁冬、树根和樱花就发展组织了三百人。刘成编为腊甸独立支队,由袁冬任支队长,树根任副支队长,樱花为参赞,直属刘成指挥。这支年轻的队伍成长很快,也很纯洁,多是猎户出身,满腔热血,激情澎湃,缺乏的是实战历练。
火龙意在迅速占领腊甸。长途行军,缺衣少食,人心惶惶,散漫疲惫。物资极度匮乏,吃饭穿衣都满足不了,精神难以支撑长久。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只能在特定的环境暂时的激励,万众难达一心,何况并未对敌对战,万一临敌,是不堪一击的。
自滇海来,一路扶老携幼,拖家带口,情绪波动很大,更为重要的是家属中有五个孕妇正待产,这些都是滇海的希望,其中就有夫人胡玲,虽然胡玲大大咧咧,不当回事,挺着大肚子负责家眷老弱病残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