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果然圆润清荡,甚是好听。陈奇点点头,对已经上来的张艺某道:“老张,你怎么样?”
“咱们几个人撞钟?”
“六个人吧!”
“那差不多了,挺好拍的。”
陈奇找了四口钟。
京城的永乐大钟,西安的景云钟,武汉的曾侯乙编钟,苏州的寒山寺大钟,从地理上看,勉强也算东南西北了。
曾侯乙编钟在78年出土,当年的8月份就演奏了一首《东方红》,79年国庆又奏了一次,然后就是97香港回归了,那会不能随便敲了,中央特批才敲的。
这个年代不一样,很多东西没有那么严格。
而且春晚零点敲钟,也不用敲整套编钟,敲几口就行了。
三人出了来,上了车,龚雪掏出一个小本本,像机要秘书似的,道:“各地的青年歌手陆陆续续来了十几个,安排在招待所了,伱什么时候看看?”
“胡伟立还没谱完曲,先住着吧。”
“各地制片厂的短片也传来几部了,楠生把新马的短片也寄过来了,费祥什么时候来?”
“月底和他妈妈一块。”
“那我们要不要现场拍摄一下?”龚雪提议,张艺某也点点头。
“跟人家沟通沟通,毕竟是私事。”
陈奇靠着椅背,眼睛微微闭上,利用短暂的路上时间休息,脑子里把内容梳理了一下,开足马力的话,应该能在评估之前完成。
节目重要,视频也重要,都得让领导们看到,他营造的晚会格局和立意才能出来,那就是“神州百姓同欢庆,华夏儿女是一家!”
春节本就是中华民族最具共通性的一个符号,它也必须作为一个符号存在,来输出大量的东西。
他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稍稍安了心。
面包车开回了文化部,陈奇下了车,正要去小礼堂看看排练,戴涵涵忽地从楼里跑出来:“陈老师!陈老师!不得了了!”
“你不在乐春坊待着,怎么跑过来了?”
“祸事了!”
戴涵涵大呼小叫:“北影厂,北影厂有一家六口搬到我们的楼里了!”
(冇了……)(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