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九十二章 你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第九十二章 你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件大事,或者盯着某位权贵大臣,站在道德高地,狠狠弹劾一本,刷一波名声,然后顺势“被贬”回乡。

    载誉而归的他在东南名声更盛,身上功名又没有被褫夺,继续享受优免待遇,生活无忧。

    在书院教书,开文会,出文集,名满海内,在地方江湖上与庙堂上的好友们遥相呼应。

    这些好友会做官,在朝堂上叱咤风云,时不时刷刷名声,在翰林科道等清贵职位上辗转,打熬资历,一步步往上爬。

    唯独一点,不要叫他们去地方操持实务,很容易翻船的。

    于是他们一在庙堂,一在江湖,遥相呼应。

    我在朝堂上大声疾呼,你在地方大造声势,影响国策。

    比如轻徭薄税。百姓乡绅们实在是太苦了,需要缓口气。

    比如严厉海禁。放开海禁,大家都可以海商贸易,那岂不是乱了套!

    以上只是他们分工合作的一部分,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在为国抡才上配合,为大明王朝源源不断地输送可用之才。

    名士大儒们在地方上“教书育人”,发现青年可造之才,大肆为其扬名。张居正当年也得过“江陵神童”的美名,然后县试、府试、院试一路过关斩将。

    名士大儒们再三扬名的俊才,三试考官居然不录取他们,是学识平庸不识才?还是嫉能妒才打压人才?任何一顶帽子,三试考官都扛不住,只能任由名士大儒们兴风作浪。

    关键是乡试。

    乡试一是考官由礼部选派翰林词臣下来主持,他们本身就是名士大儒,不吃你以前那一套。

    二是名额极其金贵。

    比如南直隶的南闱,每县两三百诸生,大概是十选一,选出三十位生员获得乡试资格。南闱合计有三千多名入考生员,选取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位举人,平均三十位生员出一位举人。

    算算这比例有多低,名额多金贵。

    所以名士大儒兴风作浪在乡试不管用,必须朝堂上的好友们出面。

    暗地里大家坐下来好好协商,这一科伱们这一脉人丁兴旺,可以多录几位,下一科就该补给我们了。

    要是不讲规矩,那大家都没得玩了。

    这时考官们有话说了,你们把名额定下来,好处都分了,我们呢?

    我们在京师清苦了好几年,终于盼到有外放的机会,准备把前几年的亏空好好补一补,你们总不能让我白欢喜一场吗?

    当然不会亏待这些功臣考官们。

    回报的方法有很多。

    一是拜房师、座师,中试的举人给阅卷的考官送上一份拜师礼,感谢他有慧眼,在数千试卷中把自己那份给圈点出来。

    二是出文集。乡试考官们都是有些才华的,平日里都有写些文章诗词。

    当地缙绅仰慕才华,主动请求给考官整理文章诗词,再把他们的上疏也一并整理出来,编成文集,请数位名士做序,然后刊印发行。

    即得名。

    你看这位考官的诗词文章写得多好,诸位名士大儒都交口称赞。

    你再看这位考官的上疏写得多好,忧国忧民,真是好官啊。还得利>>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徒儿快下山,你师姐等不及了快穿:娇软美人躺平后攻心成功了萝莉:变成吸血姬后被魔女捡到了逐火七零美人被抢亲,转头高嫁大反派起源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