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应龙在心里长舒了一口气,庆幸不已。
潘应龙心头一动,拱手答道:“臣明白了。”
这一整套做下来,足以名垂青史,搞不好比王阳明还要耀眼。
常怀过去者,好静厌动,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展望将来者,盛气豪迈,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
朱翊钧回过头来看了潘应龙一眼,“幕后那些人,凤梧先生有什么想法?”
直觉告诉他,这可能是一次机会。
“皇上皇后问你话,你敢装哑巴?欺君大不敬啊。”
皇上最恨的就是党争误国。
栾凤儿脸上满是惶然,不安地摇了摇头,“妾身不知道怎么说,要不妾身装个哑巴?”
第二天下午四点多钟,一辆马车从咸宜坊丰城街冯府驶出,里面对坐着冯保和栾凤儿。
“凤梧先生,今天难得有冬日当空,我们出去走走,晒晒冬日,暖暖身子。不着急,我们边走边说。”
两人一前一后出了紫光阁,祁言、方良带着十几名侍卫在不远处跟着,前面还有十几位净军。
我们疏忽了!过去我们只是零零星星配合做一些宣教事宜,结果让张四维琢磨透了,抓到机会,提出以建立新文化,树立新精神。
幸好自己今天来了西苑,要不然就死无葬身之地。
树立万历朝新精神,就是把大明朝万民的思想“变新”。
皇上最先改制的部门有太常寺,专司宣教。
写新文体,说新话本,唱新戏曲移风易俗,创立与万历新时代匹配的新精神、新气魄。
“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祁言双手拿着一份题本,递了过来,潘应龙连忙双手接过。
朱翊钧摆了摆手,看着潘应龙意味深长地说道:“朝堂上的安宁,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这个道理,朕希望大家都懂。”
什么是精神?
现在冬天了,凤梧,你看着这湖水,美在哪里?”
潘应龙全看明白了,也懂得皇上的心意。
可他为什么不出手阻止呢?其中到底藏着什么深意?潘应龙告诉自己,必须要好好地在心里斟酌一番,不要轻易脱口而出。
张四维为何如此敏锐,一下子就嗅察到这方面的气息了呢?
栾凤儿慌得六神无主,“老爷,那妾身怎么办?要不就告托妾身得了重病,恐病秽之气传到西苑,就不去赴宴了?”
张四维在题本里还就“移风易俗”这个眼点,衍生到对缠足、典妻、守寡、杀婴、割股奉亲等旧风习进行猛烈批判。
朕觉得应该再进一步,新文化先行,建设万历新文明。”
“那你知道什么是不当说,什么是当说?”
潘应龙看着前面朱翊钧的背影,不再是一块石碑,而是一座山,一览众山小的泰山。
两人一前一后又回到紫光阁,刚坐下来,朱翊钧就说道:“祁言,把张四维的上疏拿来,给凤梧先生看。”
现在不行。
朱翊钧双手笼在袖子里,站在中海湖边。
栾凤儿目光在冯保的脸上盘桓几秒钟,美目露出笑意,柔声说道:“老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