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铺垫好,贸然就跳出来,读者们确实很难接受。再说了,历史书的爽点在于弥补历史遗憾,重塑一个我们心目中的时代和朝代。在于金戈铁马,在于权谋争斗。喜欢看感情戏的,不是这本书的主要群体,就不要去强写了。
这一部分,很多读者都点了个赞,甚至还担心嘉靖帝死了,这部书就没有了灵魂。
我把前面的部分反复看了看,选了两个人,一是潘应龙,一是王一鹗。潘应龙是我编的虚拟人物。王一鹗是历史人物,原本属于开挂人物,但不知为何在历史上一闪而过。
加上前面我给每一个角色都留了一个扣子,到了太子这部分,把海瑞拉出来,很顺利就写出来。但是写了两章,我觉得海瑞这个角色太知名了,很容易陷入套版中,于是我就把他身边的仆人舒友良拎出来,作为一个反差人物,与海瑞互动。
我仔细想了想,张居正为什么如此有魅力?就是因为在历史上万历年少时,他通过联手冯保和李太后,独揽大权,强力推行新政,为明朝续命,结果死后还被清算,成为历史悲剧人物。
我决定就写他俩,一是与主角的互动,推动主线;二是通过剧情来塑造他们;三是有了核心人物,故事围绕他们来写,就不会散。
主角光环太亮了,他身边的正面人物都不好写,都会被夺去光彩。
如此一写,海瑞这个角色就有了光,围绕他发生的故事,读者们也爱看。
原本还想写主角跟几位嫔妃产生互动,水一些感情戏(七个女的,一个拉扯一下,可以水多少章啊),结果刚写了两章就被喷了。
朝堂党争,再加上开疆拓土,总算能让不同的读者找到自己喜欢看的部分,《太子》这部分也顺利结束。到了《天子》这部分,按理说我应该写张居正,他与主角互动,通过剧情把他立起来。可是写了两章,特别别扭,根本立不起来。
在这本书,我痛定思痛。
写戚继光?我琢磨了一下,前面的铺垫不够,再说了,写戚继光必须要写战争场面,可是写战争场面不是我擅长,写的几章争议都很大。毕竟这个框架一大,读者们各种想法都有,都以自己的为主,肯定觉得你写得有问题。
在第一部分《世子》里,我就盯着主角和祖父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