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 第297章 两位肺痨病名角

第297章 两位肺痨病名角

着头皮上了。

    1960年的时候,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肺结核的发病率都非常非常高。

    其中建国初期,我国结核病患病率为1950/10万,结核病死亡率达到200/10万,是我国成人传染病的第一杀手。

    从这个比例换算,每100个人里面就有2个肺结核患者。

    而这个数据还是建立未完全精确统计的基础上,如果建国时有条件一个个筛查过去,相信这个比较更加惊人。

    哪怕到了2022年我国新发结核病患者为88.9万,在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仅次于印度,位列第二。

    近现代的许多名人都曾经得过肺结核,比如鲁迅、林徽音就是死于肺结核。

    如果要算一算大家熟悉一点的名人,很多很多也是结核病友。

    我们敬爱的家宝同志啊、那个缺德的香江李家诚、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奶奶、被下属背刺了一刀的俞敏洪、湖南台的主持人汪涵、电影女星李冰冰等等,都曾经是肺结核患者。

    之前写到林三七带着侄子侄女登门潘晔家,有读者觉得太不可思议,太不负责了,明知道潘父是结核病人还敢去,不怕传染给孩子?

    其实在那个年代,肺痨可不当什么恶性传染病,人们只看做是一种不治之症而己。

    运气好点的,活下去。运气差点的,病个几年就完蛋。

    不死心的,还会去“轩亭口”砍头现场,让狱卒帮忙在馒头上沾点鲜血给家里的结核病人吃。

    所以对待肺痨病人,不像后世的“口罩病”那样需要严格隔离,当然不用隔离的还有一个原因,是之前说过,100个人里面就有2个是结核病人。

    你们想想,四九城里哪怕精减过后,1960年还有250万人口,起码有5万结核病人。

    你躺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这家亲戚邻居家有结核病人你不去了,天知道你另一个亲戚家其实也有结核病人呢。

    按这种思维,你基本上是出不了门了,因为公交车上多少结核病人?你单位里多少结核病人?你上学的班级里也有不少结核病人。

    避无可避,也无人主动去避开。

    所以这次国家京剧院两位名角趁到昌平演出的机会,主动上门来向林三七求诊,小会议室里,两家单位的领导也没有避开。

    在沈院长的催促下,林三七老神在在地坐了下来。

    先是马连良第一个看病,他这时候已经60岁了,做为京剧界的一代宗师,也属于老同志了。

    本来按正常的历史轨迹,马连良是在1966年去逝的,这里面固然有社会因素,恐怕也与他晚年身体不好,心灰意冷有很大关系。

    林三七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地搭了半天脉,看得沈院长在旁边直翻白眼。

    “马老师,你这结核病史多久了?”

    “嗨,不知道多久了,大约是5年前开始出现乏力、低热,咳嗽长久不愈,于是找了大夫看看,说我是肺痨。后来我跑协和医院去瞧过,拍了片,这才确诊。

    这些年药吃了不少,咳嗽一直不见好,因为久咳不愈伤及声带,您瞧,我这行就是靠嗓子吃饭的,结果现在都登上了场,人也就算是彻底废了。”

    旁边的粟院长赶紧插话道:“马老师是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这是国宝级艺术家呀,千万不容有失。”

    马连良赶紧摆手:“哪里哪里,过谦过谦。”

    林三七一听还有X光片,这下兴奋起来了,

    让别人号脉,立马能号出三七二十一来,可让他号脉,他只能号出个每分钟心跳几次,脉率齐不齐,仅此而己。

    “有X光片吗?这个好,把片子给我瞧瞧。”

    沈院长在旁边听到后一声长叹,小声对纪副院长吐槽道:“我就知道这小子最后还是会用西医的那一套。”

    中医院的大夫坐诊,看X光片判断病情,这在1960年是根本不敢想的。

    马连良的徒弟一听,马上将袋子里的X光片送上。

    林三七一拿到X光片子,心里松了一口气,这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毕竟西医才是他的本专业啊。

    片子有好几张,显然都是多次复诊的结果,艺术家工资高,梅兰芳一个月2000多元,马连良这种头牌、一级演员一个月也超过1000元,一张X光片10元钱不在话下。

    十多分钟后,林三七放下了X光片,心里有底了。

    粟院长有些着急:“小林大夫,>>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穿越大唐做皇帝港娱:功夫之王两界种田大亨星武帝尊我婆婆是片儿警[七零]四合院:从签到获得烤猪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