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 364不用靠一条腿走路

364不用靠一条腿走路

踪迹,只能被动的等着他们来,闭关是最佳的选择。

    反正损失的只是海边的百姓。

    况且苦一苦百姓又不是大明的专属用法。

    海上的另一个威胁是倭寇问题。

    元代曾两次对日用兵,都以失败告终,官方遂断绝往来。

    日本人为得到中国货物,在元代就不断到中国沿海进行抢劫。

    入明以后,为祸更烈,“四出剽掠扰濒海之民”,给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危害。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朱元璋认为日本人要帮助胡惟庸夺取帝位,故十分恼火,“怒日本特甚,决意绝之,专以防海为务”。

    为此,朱元璋经常派大员到沿海巡视,一方面追剿倭寇,一方面大规模修筑城堡。

    但是为了银矿这事,又听从底下臣子的劝谏,狠狠的叱责了一番来华的使者,让他们必须把这伙倭寇交出来。

    按照时间线是永乐初年恢复了日本的朝贡贸易资格。

    永乐十七年,总兵刘荣在辽东望海埚取得了剿倭的胜利。

    从此以后,倭寇的骚扰才大为减轻,但始终未根除。

    这显然也是大明推行海禁的重大原因之一。

    当然了王布犁显然不会说朱元璋小农意识过于严重,没有远略,只是为了防备这两种敌人,就自废武功。

    尤其是因为蒙元的经验,这让朱元璋感觉人一旦入了大海,就不容易受到他的控制了。

    在对外贸易这一方面,作为保守派的朱元璋还不如忽必烈开放呢。

    要不是王布犁建议在科举当中加入算学,朱元璋都打算把这门学问从国子监当中废掉。

    像祖冲之的缀术,在唐代还挺流行的,可是在大明数学衰竭,是书遂亡。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就说:“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他对于海外情势,自恃中国是“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要外国物品。

    他本人又很俭朴,不尚奢华,对海外的奇珍异宝也不感兴趣。

    有了“朝贡贸易”这个渠道,既可以满足他“万邦来朝”的虚荣心,又可以获得必要的海外之物,似乎没必要让私人出海贸易。

    天下百姓都种地,供自己役使,天下太平,于此足矣。

    倘若百姓纷纷出海,追求“逐末”之利,既减少了剥削对象,又难以管理,说不定还会给大明的统治造成意外的麻烦。

    朱元璋又是个专制思想极其强烈的帝王,这种极端的君主专制思想糅和着狭隘的小农意识,体现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就是海禁政策。

    “其实朕是觉得大明与宋代不同。”朱元璋悠悠的笑道:“大宋冗兵冗官冗费,财政负担加重,而疆域狭小,在农业上税收有限,不得不靠着商业来填补。

    反观咱大明实行军屯,规模庞大且行之有效,疆土也比大宋多上不知道多少,收来的粮食也多,士卒还能打。

    咱大明的官员也是比宋朝要少上不知道多少,不需要依靠海外贸易来维持税收。”

    “父皇说的没错。”

    朱标先是赞同了一句,相比于大宋,大明还是要强上许多的。

    纵然宋朝拥有那么多的银钱,可是他下面的百姓过的就比大明百姓好吗?

    “如今我大明对外贸易并不是占据绝对的优势。”

    “此时贸然放弃海禁的政策,极大的可能会前功尽弃,导致那两股敌人趁机骚扰我大明海边。”

    朱标继续给他老子找理由:“兴许到了永乐时期,这两股势力已经全都被咱给干掉了。”

    听到这话的朱棣立马就喜上眉梢。

    他爹没解决的事情,他当了皇帝给解决了。

    这就说明自己当了这个皇帝是极为靠谱的。

    朱元璋嗯了一声,他其实是知道后世子孙开海的事情,就隆庆时期开海就赚了不少银子。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被婆婆羞辱,四年后我带崽嫁入豪门民间诡病实录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武魂抽奖系统魔法使苍崎青子事件簿文豪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