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商量,而巡抚衙门现在已经彻底沦为了摆设,新任巡抚名为蒋南国,挂兵部右侍郎衔,兼任都察院佥都御史,充任重山镇巡抚。
看他的官职,绝对是朝廷重臣,但实际上这位是在朝堂上争斗输了,被人赶到重山镇来的。
兵部侍郎也好,佥都御史也罢,都不过是虚衔而已,他的实职还是重山镇巡抚。
但如今谁不知道重山镇巡抚就是个摆设,所以朝堂上就将一些没有大错,又被排挤的官员扔到了重山镇。
这二十多年来,重山镇接连换了十任巡抚,有的不愿意被架空,想与杨氏一族板板手腕,被灰头土脸的赶出了重山镇。
有的想要讨好杨承业,融入重山镇这个大家庭,可惜杨承业对于朝堂抱着很大的戒心和成见,根本不愿意接受一位朝堂重臣的投靠。
有的则老老实实的做个泥塑的菩萨,不让他管事他就不管,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就行,反而这种人在重山镇呆的时间最长。
蒋南国就是这样的人,啥也不管,啥也不问,每天不是在家读书,就是外出访友,亦或者寄情于山水。
就这样他在重山镇做了五年的巡抚,是自杨正山离开大荣后,担任重山镇巡抚时间最长的人。
时间进入腊月,重山镇上下都在忙碌着年底的收尾工作。
今年重山镇的光景还算不错,老天爷赏脸,一年来都是风调雨顺,这让今年重山镇收获的粮税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与二十年前相比,如今重山镇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四百二十万,差不多翻了一倍。
当年杨正山在重山镇担任总兵的时候,重山镇的人口才百万出头,后来重山镇安置了近百万难民,重山镇的人口达到了两百万。
算算时间,这已经过去二十多年,重山镇的人口翻一倍也不算是夸张。
此时北地也不在像以前那般人烟稀少,特别是黑云山往东的区域,已经形成了不少繁荣的城镇。
而黑云山往里也多出了很多屯堡和马场,西路定胡卫的触角已经快要延伸至萨日湖。
当初乌拉部躲进了雪原之地,后来他们又回来了,不过现在他们只能蜷缩在萨日湖西边和北边。
萨日湖东方和南方虽然有着大量肥沃的土地,但他们却不敢染指。
当然,定胡卫也没有染指,双方已经达成了默契,就已萨日湖东岸和南岸为界,乌拉部占据着萨日湖,而定胡卫的边界定在了萨日湖东三十里外。
定胡卫这这条边界上建造了十几个屯堡,驻兵万余。
至于为何重山镇不继续往西扩张,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大荣朝堂不稳,重山镇不好擅自掀起战争。二是如今乌拉部已经投靠了赤刺部,面对来自重山镇的压力,他们不得不报团取暖。
重山镇想要歼灭乌拉部很容易,但也怕将赤刺部和塔塔尔部惹恼了。
因此目前来说,重山镇与赤刺部的关系还算稳定。
重山镇北地其实还有很多肥沃的草场和土地,哪怕如今重山镇的人口已经达到了四百二十万,依然有很多地方显得地广人稀。
不过目前应该是重山镇最好的状态,百姓和军户都有田地,赋税劳役相对都比较低,商业发展也变得繁荣了很多,虽然很多百姓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对他们来说能吃饱饭就已经很满足了。
但是对于杨承业和牛庄来说,今年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压力的来源是北原镇,周兰已经占据了陇原的五府之地,正是急需粮食的时候,杨承业和牛庄为了帮助周兰稳定局面,几乎将重山镇大半余粮都给了北原镇。
现在北原镇的日子才叫苦,本来北原镇就还没有恢复过来,如今又要安置陇原的上百万难民,搞得北原镇一点余粮都没有,全靠重山镇支援。
(本章完)>> --